感冒如何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与辨证论治一样,是中医的特色。辨证施护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的证候,从疾病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感冒一病属中医的表证,但感邪有不同,体质有虚实,邪气有兼夹,故应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以辨证为前提,以证候为依据,在护理时区别对待。
(1)辨证候的性质,区别护理。证候不一,护理也有其特殊的要求。
如风寒感冒,以恶寒重为特点,此类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药宜热服,加衣被,啜热粥。饮食可佐姜、葱、蒜、椒等以调味,助药力散寒祛邪。
风热感冒,以发热重为特点,应顺其病势,不需强发其汗。风热感冒出现高热,一般不采用凉水敷或冰敷降温,因为此种物理降温法可使腠理闭塞,汗不易出,与因势利导的汗法相悖。咽痛者,可用淡盐水漱口。饮食宜清淡,禁忌公鸡、鲤鱼、狗肉等发物。如此等等,当视病情而区别护理。
(2)注意体质虚实,加强护理。感冒一病,体质壮实者病程短,疗效快,选用解表剂即可。而体虚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视其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而加强护理。如阳气虚者,易患风寒感冒,在发汗同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居室宜温暖,饮食宜辛辣温热,发汗勿太过,更应防止漏汗不止。阴血虚者,易感风热,居室宜通风凉爽,饮食应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根据“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对阴血虚弱者,不宜强发其汗,尤其产后、亡血,劫汗太过必更伤阴血,可加用食疗清补之方,以滋汗源,但亦不应过用寒凉免至冰遏。对虚证患者平时喜进滋补者,在感冒期间,一般应暂时停服常用之滋补药物。婴幼儿体质娇嫩,重证感冒变化最速,尤应加强护理,严密注视变化。
(3)辨邪气兼夹,注意变证。感冒病常可诱发宿疾,或素有痰饮、食滞、气滞等,复感外邪,致使感冒与他病相互兼夹,病情复杂。
对这类患者的护理,一方面要注意外感病邪的进退,另一方面应注意观察宿疾的发展情况。因为两者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往往会此起彼伏,所以,在护理时应全面观察,权衡标本,针对不同情况掌握护理重点。
2019-07-08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4:44: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辩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

  • 中医护理的核心并非病的异同,而是病机和症状的辨识,相同病机可能采用相似护理,不同病机则需要区别对待。护理方法根据“证”进行,这就是辨证施护的真谛,即“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在护理实践中,正护是遵循疾病证候性质进行的护理,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这是一般护理原则。而反护则是在特...

  • 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

  •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中医临证施护的操作方法是采用益气、益血,滋阴、助阳等有助于扶持补益正气的护理方法。病症在医学中指的就是一种疾病的意思,一般是通过症状发展的一种结果表现,但是主要说明的就是一个过程的特点,比如说是出现了嗓子痛,感冒等。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

  • 1.观察的基本内容 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2.舌象与脉象 2.1...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