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

■观天地知人事 【 大道至简】 接触中医时间长了,我发现有一些问题看似平常,却一直没有搞清。即使你问一些专业的中医师,很多人也说不清楚,比如,为什么膀胱经叫足太阳膀胱经,胆经,叫足少阳胆经,而胃经叫足阳明胃经;同样,脾经为什么叫足太阴脾经,肾经叫足少阴肾经,而肝经叫足厥阴肝经。这些经名前面的定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个人的理解。人如动物,朝天朝外一侧为阳,朝地朝内一侧为阴,这就是人体经络命名之谜 先说说阴阳的问题。中医从来就认为,世间万物皆分阴阳,这是中医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中医,不只是因为是中国传统的医术才叫中医,而是因为它是阴阳中和的医术才叫中医。因此,中医上可以治国,中可以治人,下可以治病,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因为道理是相通的。 古人从自然世界中悟出的道理。抬头,看到天,低头看到地,环顾四周看到的人,也就有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地、日月、山河,一阳一阴,就组成了世间的一切。具体到人体,如何来确定阴阳呢? 人是从动物演变而来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题图上,选了一只猎豹作比喻。对于地上行走的动物来说,都是背朝着天,腑朝着地,只有人除外,是直立行走。朝着天的部分,接受着来自“阳”的天空--太阳的照射,给身体以能量和动力;而我们吃的食物,都来自于“阴”的大地,集中在腹部,靠着后背太阳给的能量,化解成血液流遍全身,滋养各个脏器。因而人体中,外向的部分,就属于阳,而内向的部分,就属于阴;换言之,以人体作为四脚行走的动物比喻,朝着天的部分为阳,朝着地的部分为阴。因而太阳经,就是走的后背,而太阴经就是走的大腿内侧。 说完人体阴经和阳经的分布,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阳经里又分为太阳、少阳和阳明;而阴经里又分成太阴、少阴和厥阴。 《黄帝内经.素问》第六篇,阴阳离合论,是这样说的:“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如上图,你就能很好地理解开、合、枢的概念 当门打开之时,就为太阳或者太阴,当门关上时,就为阳明或厥阴。而控制门开关靠的是枢纽,也就是门轴,对于阳经来说,就是少阳,而对于阴经来说,就是少阴。2013-10-11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4:29: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中医理论中,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原则。人类特殊于其他动物,直立行走,背部对着阳光,接受来自“阳”的太阳照射,获取能量和活力。2. 与此同时,我们摄入的食物来源于“阴”的大地,在腹部消化吸收,依赖背部阳光的能量转化为血液,滋养全身器官。3. 在人体内,朝向阳光的部位属阳,反之属阴。以人...

  • 太阴位于阴阳体系的第二级,代表最大的阴气。随后是少阴,其阴气强度在太阴和厥阴之间。最后是厥阴,代表最小的阴气。在一天的时辰中,按照对应的阴阳气的强弱分布,可以将其分为六个时间段:少阳对应寅卯辰(3am-9am),太阳对应巳午未(9am-3pm),阳明对应申酉戌(3pm-9pm),太阴对应亥子丑(9p...

  • 1/ 在中医理论中,太阳、阳明、少阳以及太阴、少阴、厥阴是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概念。具体而言,太阳经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阳明经包括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而太阴经包括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少阴经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厥阴经则包括...

  • 太阳与太阴,代表人体的阴阳属性,即阳盛与阴盛的状态。太阳对应于体表的阳气,太阴代表体内脏腑的阴气。太阳与太阴的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少阳与少阴,则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殊脉络,它们在四象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少阳对应于人体的中间部分,特别是胸腹部,代表着人体的生机与活力。少阴则主...

  • 1/ 在中医理论中,太阳、阳明、少阳以及太阴、少阴、厥阴是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概念。具体来说,它们指的是:- 足太阳膀胱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足阳明胃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太阴脾经 - 手太阴肺经 - 手少阴心经 - 足少阴肾经 - 足厥阴肝经 - 手厥阴心...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