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俞穴简介

脾俞,脾之背俞穴,为脾胃之气汇聚于背部的腧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故补脾俞是补血的重要穴位。

定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1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主治:1、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2、多食善饥,身体消瘦;3、背痛。

配伍:1、针补脾俞配补心俞、膈俞,补益心脾,养血止痛,适用于血虚性的心绞痛;2、针补脾俞,配补神门、三阴交,益脾摄血、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性的心悸失眠;3、针补脾俞,配补太白、三阴交,益脾摄血,适用于脾虚性的月经不调;4、针补脾俞,配补合谷,三阴交、百会,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虚弱性的头晕。

注意:操作是平刺或斜刺,针尖向下。2022-06-04
mcxzy 阅读 10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28: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人体如同一个巨大的药田,全身按摩能够帮你开启自愈的宝库。在日常生活中,频繁的饮酒应酬不仅可能引发脂肪肝,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按摩背上的肝俞穴和脾俞穴,能够有效疏通肝脏的气血,促进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化与排出,帮助你摆脱脂肪肝的困扰。面对工作压力大,时常感到疲惫不堪的情况时,通过按摩百会穴和...

  • 1、撞击腰和下肾,可以刺激主治肝脏疾病的肝俞穴、主治胆囊疾病的胆俞穴,还有健脾、和胃、化湿的脾俞穴等。2、目的:通过针刺背俞穴及其同名经原穴,探讨其对心脑靶器官特异性相关联的针刺效应规律和机理。3、所选穴位多选用背部阳经如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且选用脏腑在背部的俞穴,如肺俞、心俞、膈...

  • 水分穴,又名Shuǐ fēn(RN9),位于腹白线之上,具有任脉冷降水液分流的独特含义。在深层位置,它与小肠紧密相连,周围分布有腹壁下动脉和静脉的分支。此外,第八、九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内侧支也在此经过。在中医治疗中,水分穴与天枢穴、地机穴配合可缓解腹水症状;与内关穴配合能治疗反胃呕吐;配对中...

  • 按摩后背的肝俞穴、脾俞穴,可疏通肝脏气血,促进肝细胞脂肪的转化与排泄,帮你摆脱脂肪肝的困扰。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疲劳,按摩百会穴、太阳穴,能舒缓头部紧张的神经;按摩足三里穴、涌泉穴,还能改善劳动强度过大而引起的腿部疲劳。在这本书里,你还能找到更多的保健养生的方法!

  • 取胰俞、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等穴为主。下消加关元、行间、复溜;口干甚加廉泉、承浆;嘈杂善饥加关门、内关;目昏糊加光明、行间;头晕加上星、百会;畏寒肢冷加灸命门、关元。[8] 5.1.5.2 方二 [6] 治法:滋阴清热。 选穴:以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肾俞、太溪、肝俞、太冲、胰俞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