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纲辨证·寒热 二、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辨别寒热是治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一)寒证 寒证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表寒证已以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寒证。 主证:畏寒、形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面色白,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阳虚阴盛,病人寒化,故畏寒肢冷,脾胃寒冷,故腹痛喜暖,阳气不振而脉沉迟。 治则:温中祛寒 常用方剂:附子理中汤 (二)热证 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热证和热证,表热证已在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热证。 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咳痰黄稠,腹痛喜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病机:阳热偏盛,故发热喜凉,热伤津液而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热盛故见脉数。 治则:清热法。 常用方剂:白虎汤等。 (三)实热与虚热 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其临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见下表(四)寒热真假 在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危重阶段,可以发现一些“寒极似热”、“热极似寒”的假象,临床上把本质是热证而表现为寒象的叫“真热假寒”,本质是寒证而表现为热象的叫“真寒假热”。这种情况往往表示疾病比较严重。如果不能抓住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迷惑,而致误诊、误治。 1.“真寒假热”: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见身热,两颧潮红,躁扰不宁,苔黑,脉浮大等,表面上看似有热象,但病人却喜热覆被,精神萎颓淡漠,蜷缩而卧,舌质淡白,苔黑而润,脉虽浮大但无力。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其本质仍是寒证,故称“真寒假热”治疗上要用温里回阳,引火归元。 2.“真热假寒”:即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如热性病中毒较重时可见表情淡漠、困倦懒言、手足发凉、脉沉细等,粗看好似寒证,但又有口鼻气热,胸腹灼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干,脉虽沉细但数而有力。为阳热内郁不能外达,本质是热证,故称“真热假寒”,治疗上应清泻里热,疏达阳气。 一般来说,寒、热的表象属标,是一种假象;内、里的寒、热属本,是它的本质。 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或体征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口渴不渴、面色、四肢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几方面更为重要。即畏寒喜热为寒,发热,怕热喜冷为热;口淡不渴为寒,口渴喜饮为热;面色红为热;手足厥冷多为寒,四肢烦热多为热;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为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为有热;舌淡苔白为寒,舌红苔黄为热等等。从寒证与热证的比较可以看出:寒证属阴盛,多与阳虚并见;热证属阳盛,常有阴液亏耗的表现。2013-11-30
如何辨别“真假寒热”?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答案】:C寒热真假,假象常表现在:面色、肢体、皮肤;辨别寒热的真假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作为诊断依据。皮肤、四肢和面色只是望诊的一部分。(1)寒证与热证(2)寒热证的鉴别(3)寒证与热证的关系1)寒热错杂2)寒热转化3)寒热真假
古籍中提到:“辨别寒热真假的捷要方法是,外现寒象而内实热的称为范阳证,此证小便血赤;相反,外寒内热则为格阳证,小便清白。因此,只需以小便颜色为依据,以此推断,无误。”这确实是一种经验之谈。我推测你的症状可能是“真热假寒”证,对照上述描述看看自己是否符合这些特征。例如,如果你的四...
中医认为,寒热真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舌象、脉象、症状的转变上。真寒假热症是指体内本质为寒,但表现出来的却是热的症状,如舌苔白厚、口不渴、脉沉迟等。而真热假寒症则是指体内本质为热,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寒的症状,如舌红少津、脉数等。您目前的症状既有寒象,又有热象,这可能是真寒假热或真...
热在皮肤,寒在骨髓,是真寒假热。寒在皮肤,热在骨髓,是真热假寒。论治可以把假的删除掉不要去管它,直接以真寒或真热治疗。上热下寒,需要寒热同治;阴虚内热,需要滋阴和祛热。《伤寒论》里面对寒热只有这样子区分——“阴盛、阴亡,阳盛、阳亡”,阴盛就是实,张仲景只区分(阴盛阴亡,...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辨别寒热是治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 中医如何辨别风寒和风热感冒? 46次阅读
- 用好小柴胡,不用请大夫!中医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汤大揭秘 16次阅读
- 小柴胡汤丸的副作用 29次阅读
- 中医怎么诊脉来确定患者的阴阳寒热 16次阅读
- 面部有哪几条经络 24次阅读
- 蔡少芬晒出自己头部在针灸的照片,本人是如何调侃自己的? 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