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治疗脾胃湿热的症状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脾胃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脾胃给我们发出来的信号,那当我们有了脾胃 湿热 怎么办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如何调理脾胃湿热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治疗脾胃湿热的方法
  一、 按摩 法:
  1、摩腹
  【方法】先把这两个手叠在肚脐这个位置, 顺时针摩三十六,再逆时针摩三十六。 顺时针要越来越大,一圈比一圈大,然后逆时针,要一圈比一圈小,最后还要捂到这个肚脐上。
  【功效】顺时针主要是泻法,用来去湿热。 逆时针是补法,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
  2、提肛
  【方法】把拇指放到中指根,攥起来,这个叫握固。 然后用劲儿收缩肛门就行了。
  【功效】你别看这个小小的动作,不但能健脾,还能 补肾 。这是咱们老祖宗,最长寿的那个老人叫彭祖 养生 健康 的方法,几千年前就发明出来了,现在外国人也把咱这个学走了,为啥啊?
  有许多 疾病 ,像 糖尿病 以后, 神经 源膀胱经常有尿不尽,残余尿,滴滴嗒嗒, 甚至严重的尿失禁 。
  像糖尿病病人,也经常有 拉肚子 的,一天拉几十次,也有合并 便秘 ,大便不通的 。
  还有像男性的前列腺疾病,女性的 脱垂,子宫脱垂。
  女的还经常有一种病叫膀胱过度活动症,就是经常想尿,尿不尽、尿急、尿失禁,有的人一听水管的水声就想尿,有的一 咳嗽 就尿出来了。
  这些情况都可以练握固和提肛。
  3、点压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有强壮的作用,就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有一句话叫“肚腹三里求”,肚子有毛病,腹部有毛病,都是扎足三里。实际上 感冒 、脑血管病,也可以扎足三里。
  尤其到冬季的时候,推荐用艾条灸足三里。如果你没法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揉足三里,空闲的时候,就去点揉足三里就行了。
  【方法】点揉足三里2~3分钟。
  二、 食疗 法:
  补养脾胃经典名方——四君子汤
  若脾胃虚症日久,可服用四君子汤调节。四君子汤主要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组成,党参能够健脾益气,为君药;脾胃气虚的人体内多湿,茯苓可健脾祛湿;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甘草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四味药材配伍在一起,可使我们的脾胃气充足、祛除湿邪、充实肌肉,让人体的气力变得强壮,同时还可改善神疲、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
  面色青黄是肝气犯胃的表现
   中医 五行 五色对应五脏理论,面色又青又黄,为肝脾之色,是肝气犯胃的表现。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经常情绪紧张会造成肝气郁结,肝气郁结造成肝的气机紊乱,横逆犯胃。而胃气主降浊,肝气犯胃后胃气不降,就会出现打嗝、恶心或者胃疼等症。
  玫瑰陈皮饮可舒肝和胃
  玫瑰陈皮饮具有疏肝和胃之功效。玫瑰,能够疏肝理气、和血止痛、调理肝脏。陈皮是一味常用 中药 ,味辛苦、性温,具有通气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和胃降逆的作用。而肝气犯胃主要表现为打嗝、恶心,胃气上逆,陈皮有降胃气的作用。
  因此,玫瑰陈皮饮既能够疏肝,又能和胃止呕,是疏肝和胃的最佳代茶饮。我们取玫瑰花、陈皮、炒麦芽各5克,泡水饮用,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油光满面多是脾胃湿热
  一般来说,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便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在体内停留,久了就会阻滞气机。而气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能量,气机堵在局部不动,淤久便会化热,所以湿热蕴结在脾胃之后,反映在脸上就是油光满面。除了满面油光之外,脾胃湿热还表现为胃脘痞满、口甜口腻等。
  脾胃湿热和人的生活习惯脱离不了关系。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豆腐豆芽保平安”,即经常吃鱼易生火,吃肉容易生痰,而痰和湿都是水液不正常代谢的产物。另外,饮食辛辣、情绪紧张以及过于劳累都能产生湿热。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过量饮酒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
  冬瓜能 清热 化湿。冬瓜甘凉,能祛风逐湿,将冬瓜带皮煮汤,或喝冬瓜小豆饮,这些都可以调理脾胃湿热。以冬瓜小豆饮为例,我们取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各20克,玉米须15克,赤小豆30克熬水食用,具有清热、止咳、利水的功效。
   产生脾胃湿热的原因
  1.感受外邪
  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脾与胃共为中土,生理上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湿热证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故称脾胃湿热证。
  3.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2022-07-20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8 20:29: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对脾胃湿热的治疗,关键在于清热不伤湿,利湿而不助热的原则。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三仁汤的配方,常常加入冬瓜皮和茵陈,以达到祛湿清热、脾胃调和的效果。对于湿热导致的腹泻,常使用葛根芩连汤的加减方剂。如果伴有黄疸症状,则推荐使用茵陈五苓散的加减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

  • 《五苓散》源自《伤寒论》,是治疗湿热内蕴的经典方剂。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和猪苓利水渗湿,泽泻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效。湿热内蕴,脾胃功能失调,常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口苦、尿黄等症状。此方通过调理脾胃,清除体内湿热,使湿热得以化解,脾胃功能恢复正...

  • 生活中的调理方法对于脾胃湿热的改善至关重要。清晨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或温水,能够有效帮助清理和护养肠胃,预防及改善便秘问题。在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免辛辣、酸性及过于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早餐推荐食用粥类或谷物等温补食品,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或是胃酸过多的人群,建议随身...

  •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能帮助改善脾胃湿热的症状。可以选择散步、瑜伽等轻柔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湿热症状。在调理脾胃湿热的过程中,建议定期咨询中医师,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调整。同时,注意观察身体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调理脾胃湿热的重要环节。避免情绪波动过...

  • 1、连朴饮 连朴饮能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并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通常服用三至五天即可见效。其主要成分为香豆豉和菖蒲等,这些成分不仅能有效缓解湿热症状,还能清热解毒。对于症状较重者,服用约十天后可显著改善。2、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由飞滑石、淡黄芩、川贝母及藿香、连翘等药材组成,能有效清除...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