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足三里的基本介绍、功效和作用

  俗话说,“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时灸曲池,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下面主要给我们 说说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以及取穴 方法 。
  艾灸足三里的基本介绍
  “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所以,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具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艾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金元时代,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脾胃,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艾灸足三里,还具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功效。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
  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
  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 其它 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有补益肾气的作用
  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
  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稍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防治肠胃病
  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5、一些疑难杂症
  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其它各种慢性病
  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艾灸足三里穴。
2022-06-19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9:28: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三里指压小技巧: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此穴,以酸胀感为宜,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功效。每日艾灸足三里,可以调理气血,补益脾胃的效果。

  • 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艾灸足三里能显著提高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其效果与艾灸的时间密切相关。长时间艾灸足三里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保健防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 艾灸足三里具有显著的养生保健功效,能够增强体力,缓解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足三里灸能发挥防治作用,因此古来便有“长寿灸”的美誉。艾灸足三里不仅对肾气有益,对耳鸣、眩晕、腰疼、尿频、腰膝酸软等疾病也有明显效果。此外,它还能增强下肢肌力,预防和治疗...

  • 艾灸足三里最主要的作用是温中补虚、调和脾胃。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小腿部的外侧,是一个温补的要穴,经常和气海、关元等穴位一起配伍,可以起到温中补虚的作用。足三里作为胃经穴,本身就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艾灸也以温中补虚、通经活络、调和脾胃为主要治疗作用,二者相加,可以使温中补...

  • 艾灸足三里还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于耳鸣、眩晕、腰疼、尿频、腰膝酸软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它还能增强下肢肌力,预防和治疗四肢水肿、倦怠、腰膝酸软等疾病。足三里作为胃经的穴位,对胃肠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无论是胃肠虚弱、胃肠功能低下,还是消瘦等消化系统疾病,艾灸足三里都能提供有效的缓解。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