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的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八脉交会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山人宋子华之手,乃“少室隐者”之所传。因窦氏善用此法而声誉倍增,故又称“窦氏八会”。八脉交会穴表 经 属 八 穴 通八脉 会合部位 足太阴 公孙 冲脉 胃、心、胸 手厥阴 内关 阴维  手少阳 外关 阳维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足少阳 足临泣 带脉  手太阳 后溪 督脉 目内眦、项、耳、肩胛 足太阳 申脉 阳跷  手太阴 列缺 任脉 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 照海 阴跷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得八穴相互交会的关系是:公孙通过足太阴脾经入腹会于关元,与冲脉相通;内关通过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与阴维脉相通;外关通过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循天髎,与阳维脉相通;临泣通过足少阳胆经过季胁,与带脉相通;申脉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相通;后溪通过手太阳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与督脉相通;照海通过足少阴肾经循阴股入腹达胸,与阴跷脉相通;列缺通过手太阴肺经循喉咙,与任脉相通。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以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病,又能治冲脉病;内关通阴维脉,故内关既能治手厥阴心包经病,又能治阴维脉病。余同。八脉交会八穴,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症和疟疾,后溪配申脉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位病及发热恶寒等表证,外关配足临泣治疗外眼角、耳、颊、颈、肩部病及寒热往来证,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八脏交会穴在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李梴《医学入门》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又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之精义所在,它是特定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05-28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5:13: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李梴在《医学入门》中强调了八脉交会穴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十二经脉的大集合,指出全身三百六十穴的治疗都与手足六十六穴有关,而六十六穴又归结于这八个特定的八脉交会穴。这八个穴位在中医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特定穴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 6.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正如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所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它们是特定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八会穴,是中医理论中精气汇聚的特定穴位,它与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这些穴位在《难经·四十五难》中有详细的记载,如腑会穴太仓(中脘),位于胃经,对应于脾的功能;脏会穴季胁(章门),是脾经的募穴,反映了五脏与脾的关系。气之会穴膻中,位于两乳内,是心...

  • 特定穴包括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募穴、俞穴、八会穴和交会穴。其中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及其以下,而募穴在胸腹,俞穴在背腰。八会穴分布于胸腹、后背、手腕、小腿,而交会穴则分布在全身。五腧穴是十二正经的五个特定穴,其...

  •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可分为十类,即主要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在背腰和胸腹部的背腧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交会穴是指两条以上经脉相交汇的部位,交会穴是相交经脉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