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等。
1、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通起来,包括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部位而定的,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后的不同,根据阴阳学说而给予不同名称。其中隶属于五脏,循行四肢内侧的称阴经;隶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并根据阴阳衍化的道理而分为三阴三阳。
十二经脉循行的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这样,通过十二经脉的互相联系,气血在经脉中互相贯注,始于肺经,终于肝经,循环往来,周流不息。
2、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不直属于脏腑,除任、督脉外,没有专属穴位,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中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任、督、冲、带四脉。任脉循行于人体胸腹部正中,督脉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冲脉挟脐旁上行,络口唇,带脉环行于腰间。
奇经八脉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并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与渗灌的调节作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络作用: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不同的组织器官互相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保持协调统一。
2、濡养作用: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赖于经络的传注,这样才能运行周身,输布上下,在经络中周流不息的运行,以温养滋润身体各部,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3、抗病作用:由于经络能“行气血而营阴阳”,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运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加强了机体的防御能力。2008-03-08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等。
1、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通起来,包括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部位而定的,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后的不同,根据阴阳学说而给予不同名称。其中隶属于五脏,循行四肢内侧的称阴经;隶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并根据阴阳衍化的道理而分为三阴三阳。
十二经脉循行的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这样,通过十二经脉的互相联系,气血在经脉中互相贯注,始于肺经,终于肝经,循环往来,周流不息。
2、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不直属于脏腑,除任、督脉外,没有专属穴位,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中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任、督、冲、带四脉。任脉循行于人体胸腹部正中,督脉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冲脉挟脐旁上行,络口唇,带脉环行于腰间。
奇经八脉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并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与渗灌的调节作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络作用: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不同的组织器官互相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保持协调统一。
2、濡养作用: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赖于经络的传注,这样才能运行周身,输布上下,在经络中周流不息的运行,以温养滋润身体各部,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3、抗病作用:由于经络能“行气血而营阴阳”,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运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加强了机体的防御能力。200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