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去治疗调理发作性睡病呢?

病情分析:对发作性睡病,人们对其疾病并不是很了解,但本身也可能有病发,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发作性睡病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病则需较长时间治疗,目前对发作性睡眠病一般采用中医调理的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及体质,采用不同的中医疗法。

第一,痰湿体质的人。
肥胖者以胸闷、乏力、便秘、痰多泛呕、口粘、体倦乏力、舌苔白腻、脉弱,其临床表现以胸闷、烦躁不安为主,治法以燥湿健脾化痰为主,方药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二是性情急躁。多发病,多发病
后发性或高龄者,以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昏昏欲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薄苔、脉细数为主,治则以益气健脾,方药加人参、白术、黄芪等。
肝脾两虚。
病人久病体弱,思虑伤神,神志不清,头昏眼花,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畅或腹痛泻泄,舌苔薄白或略腻,脉弦细或细或涩,治疗原则以舒肝健脾为主,方用清热解毒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四是气虚血瘀。
病人脸色苍白无光泽或发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自汗,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治疗原则为益气养血,醒脾开窍,方药醒脾开窍汤加黄芪、当归、人参等。
五是湿浊性掩蔽型。
病人头晕目眩,口干口干口燥不想喝水,胸闷不饥,二便不利,舌苔厚腻。“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必内生,邪不可干”。“头为诸阳之会,若被湿浊所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困乏嗜睡。治法以清热解毒、醒脾开窍为主。方药醒脾开窍汤加减:佩兰、苍术、豆蔻等。2022-02-09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4:38: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会运用针灸疗法。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睡眠质量。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三阴交、百会等。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除了药物和针灸,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习惯对治疗发作性睡病非常重要。比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健脾...

  • 当出现嗜睡症时,可以辨证服用中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在用药时还可以选择穴位针灸的方法调神醒脑,缓解嗜睡症;坚持穴位按摩也有一定效果。1、药物辨证治疗 中医把嗜睡症分为嗜睡困脾型、瘀血阻滞型、脾气虚弱型、阳气虚衰型四种类型,辨证用药可以有效缓解嗜睡症。比如嗜睡困脾型可用燥湿健脾、醒神开窍...

  •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醒脑开窍的方法能够促进大脑清醒,提高注意力和精神状态,减少白天过度嗜睡的现象。利湿涤痰则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湿气和痰浊,改善睡眠质量。镇心醒睡能够帮助患者平心静气,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状况。温补脾肾则是通过增强脾肾功能,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

  • 1、单一中药治疗 发作性睡病一旦发生可遵医嘱服用柏子养心丸,药物成分包括党参、炙黄芪、柏子仁、川芎等,所有药物合用能起到​补气、养血以及安神的疗效,继而改善患者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等表现。各位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本品,一日用药两次,注意剂量方面的合理安排。2、中医方剂治疗 复方甘草细辛...

  •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辩证分型 中医上讲此病的发作主要是由于脾虚、心肝有火、肾气虚等,可通过中药调理,达到根治,根据不同的症状可通过中医药方调理。(一) 心脾两虚 1. 症状 嗜睡,睡前多眼花幻影,神疲心悸,面色不华,苔薄白,脉细弱。2 .治法 补益心脾。3.可服归脾汤,若腹胀、脘闷、纳差、...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