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以及变方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后来,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适用于肾阴虚
仅从历史医家的主张就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此外,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它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阳虚者就不适用了。
如何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呢?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
那么,目前中年人是肾阳虚多还是肾阴虚多呢?对正常人群,做这样的区分没有意义。阴虚、阳虚是指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的症状。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处于肾气轻微不足的状态,远未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
几种人不宜吃
1、健康人群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我认为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2、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
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彭教授特别提醒到,他们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
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取了。
服药之前应该先去咨询医生:有没有肾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该不该服用六味地黄丸,服多长时间,尽量避免由于盲目用药而造成的身体不适。
六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我的补充
2010-05-20
13:59

补肾,好像大家都需要,一提,就说“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麦味地黄丸等都是六味地黄丸之类的变方。在养阴补肾的中成药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就是六味地黄丸。其实,在地黄丸的家族中,六味地黄丸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弟弟,其余的均含有六味地黄丸的成分,其药物组成相似,但由于所加减药物的不同而使其功能不尽相同,临床应用时,注意,应有所区别。  

六味地黄丸: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其特点是甘淡性平,补而不滞,能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杞菊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目的。  

归芍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养血柔肝的当归和白芍,有填精养血之功,对血虚头晕,崩漏等疗效显著。  

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其独特之处是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证,能滋其阴,降其火。但方中知母、黄柏性寒,故脾虚便溏者须慎用,以免伤脾胃之气。  

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因此方有肉桂、附子的加入,而成了温补肾阳的专剂,适用于肾阳虚弱的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见阳痿、滑精,或女子宫冷不孕等。  

济生肾气丸: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和牛膝。由于二者的加盟,使其利水除湿之功增强,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  

七味都气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五味子有补益固涩之功,故七味都气丸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和麦冬,以增强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此方妙在补阴而祛邪,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耳聋左磁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柴胡、磁石,主治肾虚耳聋、耳鸣、目眩,用以滋阴通窍。  

左归丸:为六味地黄丸减茯苓、泽泻、丹皮,加枸杞子、牛膝、菟丝子、龟甲胶、鹿角胶。有滋补肝肾真阴之功,适用于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源,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尽,或气虚昏晕,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等。  

右归丸:为桂附地黄丸减茯苓、泽泻、丹皮,加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鹿角胶。有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年老久病而出现气衰神疲,畏寒肢冷,阳痿滑精,腰膝酸软者。
 
肾虚分两种,肾阴虚,肾阳虚。你是哪一种?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人的肾也有肾阴和肾阳之分,肾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肾阴虚造成的,也可能是肾阳虚造成的,所以,补肾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补。
  阴虚和阳虚的主要表现
  1、肾阴虚的临床表现:1.腰酸腿软。2.口干、烦躁。3.手心发热。4.爱出汗。
  2、肾阳虚的临床表现:1.腰痛而且发凉。2.手脚冰凉、尿频。
  由肾阴虚导致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平常可以多吃一些六味地黄丸类的补肾阴的药物,另外食补也是很好的办法,例如,用桑葚子、枸杞煮粥,也有不错的效果。
  肾阳虚首先会出现腰痛,因为腰为肾之府,这种痛一般会有冷的感觉。病人痛的同时,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肾阳虚的一个典型表现。另外,它扩展到全身,会出现全身也怕冷。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如果根虚弱了,整个身体的阳气的温煦作用就会下降。
  肾虚如何补?
  肾虚,当然要补肾,除了饮食调理或药膳滋补外,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补肾中成药。服药关键是掌握其适应证,细辨证候才有针对性。如肾阴不足,则要补益肾阴,常用六味地黄丸;但如果症状未变,且舌苔黄腻,则不再适用六味地黄丸,而应改服知柏地黄丸;如肾虚兼有两眼昏花、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则应服杞菊地黄丸,如此等等。此外,不能一味地只辨证,仍须明确西医病名的诊断,尤其是掌握疾病的演变和预后,这样两条腿走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中成药多为丸药或胶囊,作用缓和,须较长时间服用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尤其是肾虚这种慢性病证,更要长期治疗才行。对于部分虚不受补者,不宜只用补肾剂,可以先调理脾胃。《黄帝内经》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服用补肾剂之前,先将消化功能调好,以便有能力消化吸收;或者在服补肾剂同时,加用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以资助运化。各种壮阳药、补肾药、补肾保健品,一定要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才能使药物适合病证,起到补肾保健的作用。
  常用补肾药物分类:
  肾阴虚: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是治疗肾阴虚的经典名方。服后无腹胀便溏为合适。临床尚有六味地黄软胶囊,1次2粒,1日2次。
  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于真阴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同上是治疗肾阴虚的常用方。因是纯补之剂,久服常用易滞脾碍胃,影响食欲。
  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同上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兼有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症状。
  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同上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但补力较麦味地黄丸强。
  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同上用于肾阴虚兼肝阴虚者。高血压有阴虚阳亢时较常用。相同功效的还有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同上适用于肾阴不足兼舌苔黄腻或小便短赤等下焦湿热者。
  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用于肾虚不能纳气,呼多吸少,喘促胸闷,久咳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口服,1次9克,1日2次。肾阴虚引起的气喘、咳嗽、呃逆等。外感咳嗽引起的气喘忌服
  大补阴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口服,1次6克,1日2~3次。针对阴虚火旺者而设,滋阴降火并用,而以滋阴为主。
  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临床常用于肝肾阴虚之月经不调等病。
  二至丸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口服,1次9克,1日2次。临床常用于妇科血虚证病人。便溏者忌用。
  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诸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繁多,以及脚气、痰饮、消渴等。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本方为治疗肾阳虚的千年名方。这方子的原意为"阴中求阳",也就是说平常体质的人,由于饮食劳倦等原因造成了体内的精血(阴)一时性的缺少,而不能及时转化成阳气来温暖四肢,造成一时性的虚寒,或先天体质中阳气略显不足,稍感怕冷,但又不是阴寒无火之人,这样才适用。所以如果总是口干、喜饮热水而又畏寒怕冷的人较为对症。后世的系列“地黄丸”都是在此方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服后无口干、大便干结者为合适。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用于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本方温补肾阳之力较金匮肾气丸更强。高血压患者慎用。
济生肾气丸: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适用于肾之阳气不足而兼有水肿症状者。

四神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口服,1次9克,1日1~2次。五更泄泻名方。以肾阳虚衰(命门火衰),凌晨即泻为特点。

青娥丸: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口服,水蜜丸1次6~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针对肾亏而偏阳虚的腰痛病人。
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用于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用于肾中精气阴阳不足之证,兼有收涩之功。
龟鹿补肾丸: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用于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肾亏精冷, 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口服,小蜜丸1次4.5~9克,大蜜丸1次6~12克,1日2次。具有补益气血阴阳之功,而以补肾阳为主。2019-11-09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后来,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适用于肾阴虚
仅从历史医家的主张就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此外,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它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阳虚者就不适用了。
如何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呢?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
那么,目前中年人是肾阳虚多还是肾阴虚多呢?对正常人群,做这样的区分没有意义。阴虚、阳虚是指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的症状。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处于肾气轻微不足的状态,远未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
几种人不宜吃
1、健康人群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我认为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2、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
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彭教授特别提醒到,他们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
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取了。
服药之前应该先去咨询医生:有没有肾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该不该服用六味地黄丸,服多长时间,尽量避免由于盲目用药而造成的身体不适。
六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2019-10-22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熟地黄
240克,山茱萸
120克,山药120克,泽泻90克。
  
【用量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9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汤送下。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骨蒸劳热,齿龈出血,赢瘦骨蒸。
变方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是有杞菊地黄丸,对于肝肾虚的应用的,知柏地黄丸,起到滋阴补肾降火的效果。麦味地黄丸起到补肾补肺等功效,桂附地黄丸是六味地黄丸多了肉桂、附子
(制)两味药材,故称桂附。主要用于壮阳,改善性功能,治疗早泻。还有三十六味地黄丸等。2019-12-05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处方】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熟地黄1.熟地黄--滋阴补肾,生血生精。
  2.山茱萸--温肝逐风,濇精秘气。
  3.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4.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
  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
  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7.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殚述也。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用于各种肾阴虚的疾病。
变方杞菊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
济生肾气丸
七味都气丸
麦味地黄丸
耳聋左磁丸
左归丸
右归丸2019-08-12
六味地黄丸相信大家对它都不陌生,它是滋补药品中对男人女人滋阴补肾的杰出代表。平时一提到肾虚可能您首先想到的也是六味地黄丸,那么,六味地黄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能不能长期服用呢?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药物组成看的话: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6味中药组成。方中重用熟地、山茱萸、山药,肾、肝、脾三阴并补,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和山药之和,故以补肾为主。泽泻、茯苓、牡丹皮三药配伍,泻肾浊、渗脾湿、清虚热,称为“三泻”。六味药配伍,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故其功效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2、从功效来看的话: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胸烦躁、手脚心发热、遗精盗汗、咽干颧红、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等症状。

3、从适用人群来看的话六味地黄丸比较适用于:

(1)更年期女性;(2)肝肾阴虚人群;(3)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人群。(4)阳强易举,遗精、滑精及早泄人群;(5)平时怕热,心情烦躁的人群;(6)高血压人群;(7)阴虚火旺人群。

4、不适用人群:(1)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人群;(2)肾阳虚的人群;(3)脾胃虚寒,痰湿较重的人群;(4)感冒发烧人群。

5、据相关的文献报道,六味地黄丸具有非常多的新功效,比如说调节免疫、调节血糖、保肝等。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调节生理功能。但这并不代表其就是可以长期、随便服用的,如上述所说,服用六味地黄丸还是有许多的注意事项的。

6、六味地黄丸属于非处方药物(OTC),而不是保健品,二者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且六味地黄丸有着严格的适用和禁忌人群,正常健康人群如果没有身体异常的话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随随便随便的服用六味地黄丸,如果服用过量的话就会引起身体滋补过度,从而引发机体内的阴阳失衡。

总的来说:六味地黄丸重点在于滋阴补肾,服用人群的话适用于肾虚阴虚的患者。因为人的体质随着生活起居和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也是会发生略微改变的。就如同阳虚体质的人也会出现上火症状一样。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六味地黄丸并不适合长期服用。特殊情况下,建议还是经中医辨证之后再行服用比较稳妥。2020-12-04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变方: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左归丸,右归丸等。2019-02-12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9:19: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D

  • 1、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它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更适用于阴虚,阳虚者则应选择更适...

  •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dlwuruihua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的组成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和丹皮方解: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辅以山药补脾固精,山萸肉养肝涩精,称为三补。又用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