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是什么症状?该怎么治疗?中医能治吗?

胃寒的症状实证宜温胃散寒,虚证宜温胃建中。
1.实证症状:胃痛绵绵,泛吐清水,或脘胀疼痛,持续不已,感寒或饮冷后加重,怕冷喜热,得温稍舒,或见呃逆。舌苔薄白而滑,脉来沉弦。
治法:温胃散寒。
用方:温胃饮加减。本方功能温中散寒,益气健胃,适用于胃寒停饮之证。
常用药:附子、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和胃;党参、白术补益胃气;丁香、柿蒂祛寒降逆止呕;桂枝、茯苓化饮利水;沉香降气和中。胃痛绵绵,泛吐清水者,可加半夏;兼有气滞者加高良姜、香附温胃理气。
2.虚证症状:胃脘隐痛,饥饿时明显,食后减轻,喜温喜按,多食则不易消化,泛吐清水,大便溏软。舌淡苔白,脉细软无力。
治法:温胃建中。
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适用于胃气虚寒之证,本方功能温胃益气,缓中补虚。
常用药:黄芪补中益气;桂枝、白芍、甘草、饴糖温中补虚;生姜、大枣健脾胃而和营卫,若泛酸者,可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2020-11-10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6:07: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实寒证是指寒邪侵袭胃部,通常是由受寒或过量食用生冷食物引发的。其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发凉、冷痛胀满甚至剧痛,遇寒加重,得温则缓解。此病症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治疗原则以散寒止痛为主,常用方剂为厚朴温中汤。虚寒证,即脾胃虚寒证,是由脾胃阳虚、消化功能衰退引起的。这种“胃寒”与老百姓...

  • 胃寒症是中医所指的脾胃阳虚症状。患者常感到胃脘疼痛,这种疼痛在受热时会得到缓解。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呕吐清涎的现象,即吐出清水或稀薄的胃液。口淡喜热饮,即喜欢喝热饮,也是胃寒症的一个表现。在排便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便溏或泄泻,但排泄物并不臭。舌象上,患者的舌头可能显得胖大且颜色淡,舌...

  • 在中医理论中,胃寒与胃热是两种常见的胃部不适症状。胃寒的人通常胃酸分泌过多,因此他们不宜食用生冷和过硬的食物,以免加重胃部不适。这类人群往往会有泛酸水的情况。对于胃寒的症状,可以考虑使用附子理中丸,这种药物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症状。另一方面,胃热者则表现为胃酸分泌过少,这...

  • 胃寒是中医的一种常用术语。胃寒也叫做胃阳虚,也就是胃有寒气,常常表现为经常的呕吐,吐出清水口水也比较多,舌苔比较白嫩。胃寒,大部分是因为日常生活当中饮食习惯不好引起的,比如经常饮食生活不节制,吃冰冷的食物和冰凉的水等。因此,胃寒的人平时可以多吃胡椒或者喝生姜水可以用来调理胃寒的症状来...

  • 现实生活中,超过60%的人饱受各种胃病的困扰。从中医角度来看,胃病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饮食不当、外邪侵袭、肝气犯胃以及脾胃虚寒等。其中,胃寒是最常见且对胃部影响最大的因素。胃寒者常感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且多伴有脾虚症状。那么,面对胃寒,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为您介绍几种有效的养胃暖胃...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