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是什么样子的?

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虽然肝、脾、心三个脏腑皆有相关,但各有侧重。肝气郁结多与气、血、火相关,而食、湿、痰主要关系于脾,心则多表现为虚证,如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阴亏虚等,也有一些属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证候。抑郁症初病在气,久病及血,故气滞血瘀的证候在临床上十分多见,抑郁症日久不愈,往往损及脾、肾,造成阳气不振、精神衰退证候。 祖国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现代研究中医的人士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抑郁症应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有的认为应属“脏躁”,还有的认为应属“癫证”、“梅核气”等等。本文将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诊断症状与古医籍文献记载有关“郁证”等病症进行对照,来说明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2014-04-23
中医学的“郁证”,是指因情感拂郁,气机郁结不舒,而逐渐引起五脏气机阻滞所致的一类病证。其名出自《内经》。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证包括情志、外邪、饮食等因素所致的郁症。狭义郁证多指因七情所伤而致的气机郁滞之证。其主要症状如《景岳全书·郁证》所言:“忧郁伤脾而吞酸呕恶”,“若忧郁伤脾肺而困倦、怔忡、倦怠食少”,“若忧思伤心脾,以致气血日消,饮食日减”。再如《赤水玄珠·郁证门》云:“心郁者,神气昏昧,心胸微闷,主事健忘。”“肝郁者,两胁微膨,嗳气连连有声。”“脾郁者,中脘微满,生涎少食,四肢无力。”“肺郁者,皮毛燥而不润,欲嗽而无痰。”“肾郁者,小腹微硬,精髓乏少,或浊或淋,不能久立。”由此可见,郁证所表现出的饮食减少,倦怠乏力,健忘等等,与抑郁症是相符的。因此,勿容置疑,抑郁症应隶属于郁证的范畴。 参考资料: 2014-04-24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4:58: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心理学把精神活动分成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类型,称之为七情。精神活动定位在心,而“心主神明”是通过心对五脏系统的调控作用而实现的,五脏的气血和调是精神活动得以维持的基础,气血和调则七情和谐,五脏功能异常,则可出现过度过久的七情变化,即因病而郁。反之七情的异常还可影响脏...

  • 7、对于抑郁症的认知、意志、行为等高级精神症状,黄跃东从“神”入手讨论,抑郁有情感体验和表达不能,属于大脑高级整合功能异常,应是脑主神明功能失常之表现,认为抑郁症病机为:“五官七窍郁闭,脑神被抑,神机不运,情感不畅”。8、抑郁症的“晨重暮轻”的变化及懒、呆、忧、虑、变的“神郁”...

  • 中医理论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火、食、湿、痰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肝气郁结常常与气、血、火有关;而脾则主要与食、湿、痰相关;至于心,往往表现为虚证,如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阴亏虚等。此外,还有一些病例属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复杂情况。抑郁症通常始于气滞,...

  • 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医学从文字到术语、从理论到实践,建立了五脏主神明的完整体系。抑郁症所表现可归结为“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也”,并影响到心、脾、肾等脏器。情志变化过激就会导致气机逆乱,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痰瘀内生。日久损伤人体气血阴阳,使脑神失养,神失所藏,病变由实转虚...

  • 中医与现代医学对抑郁的理解有所不同。中医中提到的郁证(肝郁气滞),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郁证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引起,治疗时注重调理肝气、疏肝解郁。而在现代医学中,抑郁症则是一种精神障碍,由多种因素导致,如遗传、环境、心理等。抑郁症的表现形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