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怎么治疗?

1.辨证论治:
(1)脾气虚证:健脾益气。代表方:四君子汤。药物: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加减:兼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行气宽胸;脾虚气滞致嗳气食少、胀满溏泄者,以香砂六君汤益气健脾、理气宽中。
(2)脾阳虚证: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代表方:理中汤 。药物: 白术、人参、干姜、炙甘草。加减:虚寒甚者,加附子、肉桂助阳祛寒;兼气滞饮停者,加枳实、茯苓理气化饮;若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进食可缓,喜温按者,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3)脾不统血证:益气补血、健脾摄血。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根据出血部位、时间、程度及寒热,偏寒者酌加艾叶炭或炮姜炭温经止血,偏热者酌加生地炭或棕榈炭凉血止血。
(4)中气下陷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兼腹痛者,酌加白芍柔肝止痛;兼气滞者,酌加枳壳理气消胀。
2.中成药治疗:
(1)四君子丸: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2)香砂六君丸:用于脾虚气滞所致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参苓白术颗粒: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4)参苓健脾胃颗粒: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5)补中益气颗粒: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6)人参健脾丸: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噪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虚倦怠。 (7)补脾益肠丸: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腹胀疼痛、肠鸣泄泻、黏液血便;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8)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9)人参归脾丸:心脾气虚所致之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萎黄、体倦食少,以及妇女月经量多色淡、淋漓不止。
针灸治疗:
1.脾虚证: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如太白、三阴交、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等。
2.脾阳虚证: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加关元、肾俞,并重用灸法。
3.脾虚气陷证: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加气海、关元、百会,并重用灸法。
4.脾不统血证: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隐白、血海、膈俞,重用灸法。
日常护理:

1.不可过量运动,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注重保暖,避免着凉。
3.频繁的泄泻,再加上粪便的刺激容易使肛门周围的皮肤红肿、疼痛,故每次排便后应用软纸擦拭,温水洗净臀部,必要时涂擦些甘油护肤油或爽肤粉等。同时要做好床单的整洁, 每日更换消毒床单、内衣等。
4.指导患者及家属记录大便次数、量、颜色及性状。2021-03-09
脾虚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最快。
脾虚可以通过服用健脾中药、进行艾灸、推拿、改善饮食等进行治疗,有助于加快脾虚的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注意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改善饮食:脾虚的人还要配合饮食调理,如可以多吃补气健脾的食物,如莲子、芡实、意苡仁、赤小豆、扁豆、鲫鱼、鸡肉、羊肉、鸽肉、茯苓、大枣、花生、龙眼肉、山药等。
(3)推拿治疗:多选择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进行按或按揉,应由专业的医生操作。
(4)艾灸治疗:可艾灸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位,应由专业的医生操作。(5)服用中药:常用于健脾益气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炒芍药等等;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2021-03-09
调理脾胃的中医养生方

2021-11-06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20: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药物调理:针对脾虚的不同类型,如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和脾虚气陷等,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脾气虚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脾阳虚者适合服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脾不统血可用归脾丸调理;而脾虚气陷可选补中益气丸。2. 中医外治法:除了药物治疗,还可选择针...

  • 脾气虚可以选择中药治疗。比如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子丸、四君子汤等多种可以调理脾胃的中药,来帮助改善脾气虚引起的多种不适症状,帮助益气健脾,促进身体健康,但是具体用药需要咨询医生后服用。脾气虚怎样调理,可以选择饮食调节、适量运动、中医理疗以及中药治疗等多种方法来帮助改善脾气虚的情况,从而缓解...

  • 除了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也是缓解脾虚症状的重要措施。饮食方面,应多吃易消化、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等。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锻炼,有助于改善脾虚症状。总的来说,对于脾虚的症状,可以选择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 因此,对于脾虚这一问题,除了药物调理之外,还需要从生活和饮食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调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因此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个人体质和症状,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指导,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脾虚类型服用不同的药物。对于脾胃气虚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者,附子理中丸有一定疗效;对于胃阴虚者,参梅养胃颗粒可缓解上火、口舌生疮等症状。2. 饮食调养:必须保持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食物温和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可以烹煮一些养胃健脾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