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上有没有什么穴位可以用艾灸熏着减肥的?

中医艾灸之所以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与其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是分不开的。艾灸除了治病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并且无副作用。正因为如此,成为广大患者亚健康人群选择,深受百姓喜爱。
人们对于身体上的十二条经脉众多穴位很是头疼,为了更好的掌握穴位,本编结合穴位、取穴方法和主治病症等方面相互结合,取身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穴位,供各位艾灸朋友们学习了解。了解并运用好这30个重要的穴位,便能够解决身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症。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久泻久痢等。
[肩井穴]:位于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症。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低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热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中暑、呕吐、风疹等。
[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主治疾病:感冒、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椎病、胸背痛、肩膀酸痛等。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或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取穴方法:取穴位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旁开1.5寸处。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吐血、盗汗、鼻塞、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肺经及呼吸道疾病。
[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
主治疾病:咳嗽、吐血、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等。
[肝俞穴]:位于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主治疾病:胁痛、胃痛、吐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脊背痛、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位的时候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往中间划水平线,相对的是第七胸椎,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5寸处是脾俞穴。
主治疾病:背痛、腹胀、背痛、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脏腑病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
主治疾病: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或左右指宽处。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
[命门穴]: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也就是肚脐的正后方。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疾病: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等。
[八髎穴]: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
取穴方法:可以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间,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时,以食指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间,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黄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主治疾病: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腰俞穴]:位于人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姿势,腰俞穴位于腰部, 分开处即是腰俞穴。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癫痫、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以仰卧,男子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主治疾病: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烦、呼吸困难、过胖、咳嗽、气喘、咯唾脓血、产妇缺乳症、乳腺炎等。
[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耳鸣、食欲不振、翻胃、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呕吐、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神阙穴]: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
取穴方法:位于腹在脐中部,肚脐中央。
主治疾病:胃炎、泄痢、绕脐腹痛、脱肛、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等。
[天枢穴]: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取穴方法: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央下1.5寸。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疾病:虚脱、四肢乏力、腹泻、痢疾、便秘、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等。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央下3寸。
取穴方法: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眩晕、少腹疼痛、吐泻、痢疾、脱肛、便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等。
[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央下4寸。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该穴。
主治疾病:小便不利、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水肿等。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仰卧,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心点(即凹陷处)取穴。
主治疾病:小便淋沥、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疹、膀胱炎、赤白带下、子宫内膜炎等。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取穴时先攥一下拳头,可以看到手部有两根筋,内关穴在这两根筋中间,然后放松手指,腕横纹上2寸、两根筋中间的点就是内关穴。
主治疾病:.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失眠、癫痫、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
[列缺穴]:位于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正坐或仰卧,微曲肘,侧腕掌心相对,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
主治疾病:伤风外感、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遗尿、尿血、 痛、上肢不遂、手腕无力或疼痛等。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
取穴方法:伸出右手,将拇指和食指分开,展露虎口,把左手拇指横纹放在右手虎口处,向下按住,拇指点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向下按压有胀痛感)。左手合谷穴取穴与右手相同(合谷穴在手背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缘中间凹陷处,)。
主治疾病:发热、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歪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痛经、经闭等。
[血海穴],人体穴位的名称,一指冲脉,又称十二经之海;二指血海穴:三指肝脏。
取穴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瘦腿、治疗雀斑、月经不调、痛经、贫血、腹痛等。
[阳陵泉穴]:位于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应侧卧或仰卧,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稍前下方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侧,膝关节下方的外侧有一个高点(腓骨小头),从高点的前下方大概1寸左右有一个凹陷)。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麻木、膝膑肿痛、坐骨神经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取穴方法:取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主治病症: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咳嗽气喘、心悸气短、失眠、头晕、膝痛、脚气等。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
取穴方法: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存,或用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主治疾病:遗精、阳痿、 痛、小便不利等。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膀胱炎、腰脊痛、肺气肿,支气管炎等。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取穴方法:脚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缝间,往上1寸(约一个拇指横宽)处。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月经不调、遗尿、胁痛、腹胀、咽痛嗌干、目赤肿痛、下肢痿痹等。
[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坐,足着地,在足大趾甲内侧缘线与基底部线之交点处,按压有痛感。
主治疾病: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多梦、惊风。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取穴方法:取穴时你用力弯曲脚趾,脚底凹陷的那个地方就是涌泉穴。
主治疾病: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急性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子宫脱垂、下肢痉挛、下肢瘫痪、失眠、音哑、咳嗽、风疹、小儿惊风、心肌炎、糖尿病、怕冷、阳萎、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
2017-12-27
遗传、内分泌功能紊乱、营养过剩,运动减少和错误的饮食方式是造成身体肥胖的主要原因。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两种因素以外的肥胖,大多数肥胖者属于此类。一般女性脂肪占体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一、单纯性肥胖减肥取穴:1、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2、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3、中脘。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主治: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4、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5、居髎。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二、实胖型减肥取穴:1、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2、大横。定位:肚脐各旁开四寸。主治:便泌、泄泻、腹痛3、脾俞。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同时对腹胀、便血、哎吐、水肿等有效。
4、三阴交。定位: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等有效。5、丰隆。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主治: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017-12-27
1、打嗝不止灸攒竹穴
2、腿抽筋灸承山穴
3、咳嗽艾灸角孙穴
4、失眠艾灸风市穴
5、头痛艾灸风池穴
知灸者福艾灸有哪些作用?
1、温经散寒
专门解决“冷痛”的问题,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气行血则行,血行得温,所以寒则气收,热则气疾。艾条或艾绒以其热力通透,温通经络,透达脏腑,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更能以热引热,引出体内真阳。
2、通经络
身体有痛,痛的原因中医总结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有非常好的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调经、治痛经、治腹部冷痛
艾能温经脉止痛,尤善调经,中药学上认为艾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与香附、当归、白芍等合用,为古方“艾附暖宫丸”。
4、治疗虚寒性出血
治疗虚寒性出血症最好,尤其是妇科崩漏下血,也可以治疗血热妄行出血症。
5、扶阳、升阳
艾为纯阳之物,在督脉上作督灸,是最好的扶阳方法,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6、调节阴阳平衡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古人认为阴平阳秘,不生疾患。
7、保健调理延长寿命
保命之法,艾灼第一。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调节免疫,延年益寿。
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灸疗师”培训,可咨询小编。
2017-12-27
(一)灸风池穴【取穴方法】位于颈部后方,在耳后部位会碰到骨头凸出的部位,越过此凸出的部位,大约是在靠近发际凹陷处的下方,左右各一。【功效】通经活络止痛。
(二)灸风府穴【取穴方法】低头时,位于后脑勺中央的发际附近,往上大拇指横宽处。【功效】疏导体内的寒气。
(三)灸肺俞穴【取穴方法】位于背部第3胸椎的左右两侧,距离脊椎约比大拇指稍宽的地方。【功效】能理气宁心,散发肺脏之热,清肺止咳。
(四)灸列缺穴【取穴方法】将手掌朝上,从手掌横纹的拇指侧方向寻找,往手肘方向约比大拇指稍宽之处,左右各一。
2017-12-27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4-11-13 07:03: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您好,艾灸是中医的外治法之一,是需要辨证的。不同体质的人选用的穴位和经络是不同的。因此针对每个人身体都有不能艾灸的地方。您可以多了解一下艾灸的基本知识。

  • 除肝经不能艾灸,其他经络分虚实都可以艾灸

  • 口臭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机体免疫力降低,造成内脏功能失调,治疗上就是疏肝理气、调肠营胃、养阴凉血,使人体内分泌平衡,全面清除人体内聚积的毒素,从而达到增加机体免疫,全方位的调节人体脏腑经络,调节内分泌、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如果没有效果的话,那蘕还...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