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组成原则是什么?

组方原则
组方原则最早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又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元代李杲在《脾胃论》中再次申明:“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方剂组方原则如下:
┌① 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 ┤
└② 药力居方中之首。

┌①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物。
臣药 ┤
└② 针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① 佐助药 ┤
│ └ 直接治疗次要症状。

│ ┌ 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
佐药 ┤②佐制药 ┤
│ └ 制约君、臣药的烈性。

│ ┌ 性能(味)与君、臣味相反而功效相成之药。
└③反佐药 ┤
└ 防止拒药现象之药。一般用量较轻。

┌① 引经药:引诸药直达病所之药。

使药 ┤② 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之药。

└③ 在方中不是最需要的,但加之以后可使方剂更加完善,如桂枝汤服后啜粥。2013-07-13
每一首方剂的组成自然要根据辨证及立法的需要,但是在药物的配伍组成上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关于中药的配伍组方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元代医家李东垣说:“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治方之要也”,“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治病也”。明代医家何柏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综《内经》及历代医家所论,方剂组成原则的君、臣、佐、使概念大致如下: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臣药: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为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其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具有三方面意义。其一,即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其二,用于减弱或消除君药或臣药的毒副作用,或可以制约君药或臣药的峻猛药性;其三,是用于反佐的药物,也就是说,当病重邪盛之时,人体可能出现“拒药”现象,即服药后立即发生呕吐,这时适当配合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药物可以减轻或消除“拒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药被称为反佐药。
使药:具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有引经药之义,即发挥引导方中诸药到达病所的作用;其二,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
以麻黄汤为例,该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剂。方中有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炙甘草3g。其中麻黄辛温,有发汗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之效,为君药;桂枝甘温,解肌散寒,调和营卫,具有加强麻黄解表散寒功效的作用,为臣药;杏仁苦温,既可降肺气以助麻黄平喘,又可散风寒以助麻黄、桂枝发汗,为佐药;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为使药。
在临床实际中,并不是每一个方剂都必须具备君、臣、佐、使,有时君药和臣药没有毒性,药性也不峻烈,可以不使用具有减低其毒性或减缓其药性的佐药。有时君药本身就具有引经的作用,则无需使药。有时一味药组成一个单方,只有君药,而无臣药和佐使药。有时十几味甚至几十味药物组成一个方剂,君药或臣药可能有两味或者更多味药。总之,要了解中医方剂学这一组方原则,在临床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灵活加以运用。2019-05-17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臣药: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为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其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一指禅推法分类:一指禅偏峰推法和一指禅屈指推法。
2.推法分类: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
3.按法定义:以指或掌按压体表。
4.拨法别名:指拨法、拨络法。
5.手法应用对象分类:小儿推拿手法、成人推拿手法。
简答:
1.第五掌指关节㨰法操作方法:拇指自然伸直,余指自然屈曲,无名指与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90°,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2.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沉肩 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耸肩用力,以腋下空松能容一拳为宜。
垂肘 肘关节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肘部不要向外支起,亦不宜过度夹紧内收。
悬腕 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关节放松的基础上,尽可能屈腕至90°。腕部在外摆时,尺侧要低于桡侧,回摆到最大时,尺、桡侧持平。
指实掌虚 拇指端自然着实吸定于一点,切忌拙力下压,其余四指及掌部要放松,握虚拳。前臂摆动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轻重交替作用于体表,外摆和回摆时着力轻重为3:1,即"推三回一"
紧推慢移 是指一指禅推法在体表移动操作时,前臂维持较快的摆动频率,即每分钟120-160次,但拇指端或拇指螺纹面移动的速度要慢。
3.松解类和整复类手法的作用机理:
松解类1)改善代谢【压力变化 温度变化】
2)提高痛阈 3)牵拉变长
整复类1)纠正解剖错位 2)释放关节压力

4.对比描述揉法和摩法的异同点: 异: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指掌吸定一个部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和体表没有摩擦动作;摩法则着力较轻,操作时指掌在体表做环旋摩擦,不带动皮下组织。
同:揉以和之。是以摩法生出者。二者可以结合起来,揉中兼摩,摩中兼揉。
论述:
1.六大类手法特征和包含手法
1)摆动类手法 是指主要以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左右摆动来完成手法的操作过程的一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法、㨰法、揉法等。
2)摩擦类手法 是指手法操作过程中,着力部位与受术部位皮肤表面之间产生明显摩擦的一类手法。如摩法、擦法、推法、搓法等。
3)振颤类手法 是指术者以特定的活动方式使受术者皮下组织产生明显振动感的一类手法。如振法、颤法、抖法等。
4)挤压类手法 是指单方向垂直向下用力和两个方向相对用力作用于某一部位的一类手法。如按法、压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拨法、踩跷法等。
5)叩击类手法 是有节律富有弹性地叩击体表的一类手法。如拍法、击法、扣法、弹法等。
6)运动关节类手法 是指运用一定的技巧力,在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活动受术者关节的一类手法。如摇法、扳法、拨伸法、背法、屈伸法等。
2.弯腰定位旋转扳法:1. 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1.1定义
  受术者取坐位并弯腰的姿势下,沿腰椎矢状轴和垂直轴,向侧屈并左旋或右旋方向,在扳动区位之间做定位扳动腰椎的手法,称腰椎定位旋转扳法,又称腰椎旋转复位法。
  1.2动作结构
  1.2.1预备姿势:受术者坐在无靠背的方凳上,以向右侧旋转为例,助手用双膝夹住其左膝两侧,并用双手按住其大腿根部,将受术者固定在座位上;术者站或坐在其右后侧方,用左手拇指抵按在其受术腰椎棘突的右后部,右手从其右侧腋下穿过,把握住其后颈部。
  1.2.2动作姿势:
  先嘱受术者向前弯腰俯身,同时,术者右手亦顺势下压其上身至最大限度的前俯位后,术者右手再用力将其上身扳向右侧,使其腰椎在前屈位时再向右侧旋转至“扳机点”位后,再顺势发力作一个小幅度的快速牵拉与右旋动作,左手拇指同时发力将 受术腰椎棘突向左侧顶推,待手下棘突有松动感或出现扳动响声后,右手立即将其上身扶正至端坐位。
1.3动作要领
1)助手要将患者一侧下肢压紧牢牢固定其骨盆,不能让其发生转动。
2)必要时也可用另一助手在侧前方抱按住患者两肩部帮助术者旋转扳动。
3)快速旋转扳动时,双手要同时反向发力,特别是按棘突之拇指,着力点要稳,准,不能滑脱。
推拿简答
1、拍法注意事项
拍击时力量不可有所偏移,否则易抽击皮肤而疼痛。
掌握好适应证,对于结核、肿瘤、冠心病等禁用拍法。
2、震法、颤法异同

着力部位
频率
压力
运动形式

振法
二指、单掌面、中指
600~800
自然压力
静止性

颤法
二指、单掌面、三指、双掌
200~300
有一定压力
主动性

3、按法、点法异同

着力面积
压力
持续时间
次数
适用部位

按法


短 偏动
多次
全身经穴,大面积部位

点法


长 偏静
单次
小面积、穴位、骨缝

4、揉法、摩法异同
异: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指掌吸定一个部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和体表没有摩擦动作;摩法则着力较轻,操作时指掌在体表做环旋摩擦,不带动皮下组织。
同:揉以和之。是以摩法生出者。二者可以结合起来,揉中兼摩,摩中兼揉。
5、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沉肩 肩关节放松,肩胛骨自然下沉,不要耸肩用力,以腋下空松能容一拳为宜。
垂肘 肘关节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肘部不要向外支起,亦不宜过度夹紧内收。
悬腕 手掌自然垂屈,在保持腕关节放松的基础上,尽可能屈腕至90°。腕部在外摆时,尺侧要低于桡侧,回摆到最大时,尺、桡侧持平。
指实掌虚 拇指端自然着实吸定于一点,切忌拙力下压,其余四指及掌部要放松,握虚拳。前臂摆动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轻重交替作用于体表,外摆和回摆时着力轻重为3:1,即"推三回一"
紧推慢移 是指一指禅推法在体表移动操作时,前臂维持较快的摆动频率,即每分钟120-160次,但拇指端或拇指螺纹面移动的速度要慢。
6、踩跷
7、滚法
8、以痛为输,无痛用力
9、小手法
10、整复类松解类手法
三、论述10*2
1、弯腰定位旋转扳:
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1.1定义
  受术者取坐位并弯腰的姿势下,沿腰椎矢状轴和垂直轴,向侧屈并左旋或右旋方向,在扳动区位之间做定位扳动腰椎的手法,称腰椎定位旋转扳法,又称腰椎旋转复位法。
  1.2动作结构
  1.2.1预备姿势:受术者坐在无靠背的方凳上,以向右侧旋转为例,助手用双膝夹住其左膝两侧,并用双手按住其大腿根部,将受术者固定在座位上;术者站或坐在其右后侧方,用左手拇指抵按在其受术腰椎棘突的右后部,右手从其右侧腋下穿过,把握住其后颈部。
  1.2.2动作姿势:
  先嘱受术者向前弯腰俯身,同时,术者右手亦顺势下压其上身至最大限度的前俯位后,术者右手再用力将其上身扳向右侧,使其腰椎在前屈位时再向右侧旋转至“扳机点”位后,再顺势发力作一个小幅度的快速牵拉与右旋动作,左手拇指同时发力将 受术腰椎棘突向左侧顶推,待手下棘突有松动感或出现扳动响声后,右手立即将其上身扶正至端坐位。
1.3动作要领
1)助手要将患者一侧下肢压紧牢牢固定其骨盆,不能让其发生转动。
2)必要时也可用另一助手在侧前方抱按住患者两肩部帮助术者旋转扳动。
3)快速旋转扳动时,双手要同时反向发力,特别是按棘突之拇指,着力点要稳,准,不能滑脱。
2、颈部斜扳法

3、摇腰法种类及具体描述
4、部位摇法、扳法分类及构成
5、六大类手法、特征
1)摆动类手法 是指主要通过腕关节有节奏摆动,使手法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久连续不断地作用于体表施术部位的一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法、㨰法、揉法等。
2)摩擦类手法 是指手法是指以手的掌面或指面及肘臂部贴附在体表,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一类手法。如摩法、擦法、推法、搓法等。
3)振颤类手法 是指术者以特定的活动方式使受术者皮下组织产生明显振动感的一类手法。如振法、颤法、抖法等。
4)挤压类手法 是指单方向垂直向下用力和两个方向相对用力作用于某一部位的一类手法。如按法、压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拨法、踩跷法等。
5)叩击类手法 是有节律富有弹性地叩击体表的一类手法。如拍法、击法、扣法、弹法等。
6)运动关节类手法 是指运用一定的技巧力,在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活动受术者关节的一类手法。如摇法、扳法、2020-08-22
mcxzy 阅读 33 次 更新于 2024-11-15 10:15: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君臣佐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主病之为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其含义各有解释。如元代李东垣说:“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

  • C

  • E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