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所说的阳虚有什么症状?怎么解决?

  阳虚 中医名词。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宜忌原则
  阳虚体质宜吃性属温热的食物,宜吃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温补忌清补,宜食热量较高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
  阳虚5大症状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五脏也有阳虚时
  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2008-11-26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0:44: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理论中,阳虚指的是体内阳气不足,通常表现为对寒冷的敏感,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小便清澈且量多,舌色偏淡白。这种体质的人往往容易感到寒冷,身体机能较为虚弱。与之相对,阴虚则意味着体内的阴液亏损,无法有效制衡体内的阳气。阴虚的症状包括五心(两手心和两脚心)感到发热,舌质红润,舌苔黄色,...

  • 肾阴虚的症状包括腰酸腿软、口干、烦躁、手心发热以及多汗等,而肾阳虚的症状则表现为腰痛且发凉、手脚冰凉、尿频、全身发冷等。对于肾阴虚者,中医建议多吃六味地黄丸类的补肾药物,同时用桑葚子和枸杞煮粥以补肾。肾阳虚者则可选择金匮肾气丸和五子衍宗丸等温补药物,同时注意避免使用温热壮阳药物,以防...

  • 1. 畏寒怕冷,四肢冰凉是阳虚最显著的症状。阳气如同太阳,不足则体内环境呈现寒冷状态。2. 大便中未消化的食物表明阳气不足导致食物无法充分消化。阳气不足时,胃无法有效“煮熟”食物,导致未消化食物直接排出。3. 精神萎靡,活动减少,阳气不足使细胞活动减弱。4. 舌色淡而胖大,边缘有齿痕,显示体...

  • 1、畏寒怕冷 阳虚是中医名词,指体内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出现畏寒怕冷等症状。老年人阳虚可能因年老体衰、长期寒冷环境或久病不愈等因素引起。体内阳气不足,阴阳失衡,导致畏寒怕冷。建议老人注意保暖,适当穿衣。2、四肢不温 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身体得不到温养,出现四肢不温。建议老人适当...

  • 1. 定义: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人体阳气不足或功能减弱而导致的身体虚寒现象。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动力,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当阳气不足时,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寒性症状。2. 阳虚的表现:阳虚的人常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症状。此外,...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