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丸的药理作用

  柴胡疏肝丸原名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现代临床中,常可看到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各种疾病。那么柴胡疏肝丸有什么药理作用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

  柴胡疏肝丸的药理作用   1.镇痛,柴胡及香附的提取物能提高小鼠疼痛阈值,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2.抗炎,柴胡、陈皮、香附、甘草均有抗炎作用,柴胡、陈皮及其所含成分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柴胡还有抗肉芽肿的作用。香附、甘草及其所含成分能抑制角叉菜胶等致炎物质所致的大鼠足趾肿。
  3.解痉,枳壳、陈皮、白芍、甘草对胃肠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能解除平滑肌痉挛。
  4.护肝利胆,柴胡、甘草对四氯化碳等所致的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使肝细胞的变化和坏死明显减轻,陈皮、柴胡尚有利胆作用,可增加胆汁排出量及胆汁内固体物质的排泄量。
  5.增加脑、肝血流和心搏出量,柴胡疏肝散对家兔脑,肝阻抗血流图和心阻抗微分图的影响实验表明,柴胡疏肝散可使脑血管充盈度增加,搏动性血液供应增加,有利于改善脑循环,增加肝动脉血流量,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
  柴胡疏肝丸基本介绍   性状:丸剂。
  功能主治:调气疏肝,解郁散结。用于肝气郁滞,胁肋疼痛,或纳少腹胀,经前痛经等。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不良反应和注意:
  规格:丸剂:每丸9g。
  生产厂家:
  是否医保用药:非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非处方
  其它:服药过程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则应停服。
  柴胡疏肝丸适应症   1.乙型肝炎,柴胡疏肝散加减,辨证治疗80例乙型肝炎血清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其中慢迁肝25例,慢活肝55例),结果显效32例,有效5例,
  2.胸胁内伤,用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因装卸,搬运重物所致胸胁内伤患者,平均服药6剂,
  3.手术后肠粘连,柴胡疏肝散治疗手术后肠粘连,见效快而且无副作用,药后可使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4.经前期综合征,对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的7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后,疗效较显著。另外,
2022-07-15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0:58: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柴胡舒肝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成药,具有疏肝理气、消胀止痛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由于肝郁气滞、肝气郁结以及气滞而导致血瘀所引起的诸多症状,如胁肋部疼痛、胸闷、呕吐酸水、善太息、易怒、腹部的胀满、情志较抑郁、脉弦等症状,同时柴胡舒肝丸还可以调理人体的肝气,能够辅助治疗肝郁气滞,有一定的消肿止痛的作用...

  • 【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内分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保护肝脏,增加肠蠕动,减少抗癌剂顺铂的不良反应等作用。【功能与主治】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用于肝郁气滞之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等症。【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6~9g/次,2次/日。【注意事项】凡肝肾阴虚...

  • 柴胡舒肝丸,根据该药方,做成蜜丸,方便服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可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循环,保肝护肝及抗纤维化等作用。 组成:茯苓、枳壳(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香附(醋制)、陈皮、桔梗、厚朴(姜炙)等。 功能主治: 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 适应症: 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

  • 问题分析: 您好,解郁安神颗粒和柴胡舒肝丸可以同时服用,二者没有药理上的冲突,且均具有疏肝解郁、顺气安神的作用。 意见建议: 上述二药均为疏肝理气之品,同时服用具有协同作用,需要注意久服耗气的副作用,症状缓解后即可减少用量,希望能帮到您

  • 1、疏肝解郁 逍遥丸具有清心除烦,舒肝解郁的作用,能帮助减轻症状,同时在治疗肝脾虚、血虚型失眠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胁肋胀痛,走窜不定,饮食减少,嗳气或呕恶;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胁肋闷痛,头晕目眩等症。2、健脾养血 逍遥丸中配伍了茯苓、白术、甘草用来健脾益气,使气血化生有源;同时...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