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方剂汇总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
中风病因病机
1.中风的常见病因 ① 内伤积损 ②劳郁过度 ③饮食不节 ④情志所伤 ⑤气虚邪中
2.中风的主要病机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为其病机六端。
辨证论治
1.中风的辨证要点,首辨中经络或中脏腑,中脏腑者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应辨阳闭阴闭。同时应分辨出当前所处的病期。
2.中风 中经络证 的分证论治。
中风 中经络 风痰瘀阻证 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中风 中经络 风阳上扰证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风 中经络 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方药:镇肝息风汤加减
3.中风 中脏腑证 的分证论治。
中风 中脏腑(阳闭证) 治法:清肝息风,豁痰开窍,方药:羚羊角汤合用安宫牛黄丸加减
中风 中脏腑(阴闭证) 治法:豁痰息风,辛温开窍,方药:涤痰汤合用苏合香丸加减
中风 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4.中风 恢复期 加 后遗症期 的分证论治。
中风 风痰瘀阻证(恢复期+后遗症期)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方药:解语丹加减
中风 气虚络瘀证(恢复期+后遗症期)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风 肝肾亏虚证(恢复期+后遗症期) 治法:滋养肝肾,方药: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2022-05-27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4:32: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常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方剂如下:1、活血类:包括脑血栓片、血塞通等;2、熄风活血类:包括天麻钩藤饮、华佗再造丸等;3、补气活血类:包括丹芪偏瘫胶囊及其他汤药等,适用于气虚血瘀的患者;4、开窍类:包括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等,适用于神志不清、睡眠颠倒、多寐烦躁的患者。

  • 2. 【黄芩桔梗汤】对于急性风火导致的声音嘶哑,民间验方黄芩10g、桔梗10g、牛蒡子9g等组成的黄蒡汤,只需15分钟煎煮,迅速舒缓喉部不适,通常3-5剂即可恢复正常。【外治定喘膏】通过生麻黄、杏仁、白芥子等药材的组合,制成止咳化痰平喘的膏剂,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有显著效果。每晚睡前涂抹涌...

  • 所以,治疗中风后遗症,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引起的,治疗上的方剂主要是镇肝熄风汤等药物。如果考虑是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引起的,要给予大秦艽汤加减,患者如果考虑是气虚血瘀,要给予益气活血,方药主要选择补阳还五汤。如果患者中风后遗症考虑是阴虚风动型的,要给予滋阴熄风的治疗,方药主要是大定风...

  • 不同时期、不同证型选择的中药方剂也不同,主要包括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牵正散、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等;便秘可增加使用润肠通便药物;咳嗽、咳痰可增加使用川贝等止咳化痰药物;还可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患肢的熏蒸治疗,通过中药活血、温经通络的方法,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 天麻(一钱)与桂心(一钱)组合,能够镇静神经,缓解由于中风引起的肾脏不适。川芎(半钱)和甘菊花(半钱)则能够清热解毒,减轻肾脏炎症。枳壳(麸炒后半钱)和山茱萸(去核,半钱)则有助于调节体内气血,强化肾脏功能。黄蓍(半钱)和丹参(去芦,半钱)对于肾脏修复和抗氧化有良好效果,牛膝(...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