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俗称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病,多见病,虽然一般不要命,但一旦发作真让人难受。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中医药,在感受疾病时,也愿意试试中成药,但市场上止泻的中成药五花八门,该如何选择呢?
中医的建议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症状来选择,腹泻表现虽都是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但也有寒热虚实之分,讲究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虚则补之,实则通之,只有如此才能纾难解困,若随意用药,轻则无效白费钱,一个不好还会使症状加重。
下面我简单梳理了6种源自中医经典名方的常见止泻中成药及其对应治疗的腹泻证型,给大家做个参考。为了避免打广告嫌疑,特去掉品牌,大家选购时也不必拘泥某种品牌,但注意一定要去正规药店,购买带有“国药准字”的中成药。
藿香正气口服液
【原方】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寒湿困脾型泄泻
【症状】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食少,畏寒,或可兼见头痛、恶寒等感冒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
葛根芩连片
【原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功效】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主治】肠道湿热型泄泻
【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大便秽臭黏稠,肛门灼热,或见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枳实导滞丸
【原方】枳实导滞丸,出自李杲《内外伤辩惑论》。
【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食滞肠胃型泄泻
【症状】腹满胀痛,大便恶臭带腐败味,伴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没胃口,反胃吐酸,口臭,舌苔厚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痛泻宁颗粒
【原方】痛泻要方,出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
【功效】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肝气郁滞型泄泻
【症状】腹痛,肠鸣,泄泻,每因心情不好而发,泻后痛减,胸闷胁胀,喜叹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参苓白术颗粒
【原方】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亏虚型泄泻
【症状】大便溏薄(拉肚子),带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迁延反复,伴神疲乏力,胃口不佳,食后腹胀。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肉蔻四神丸
【原方】四神丸,出自明代薛己《内科摘要》。
【功效】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主治】肾阳亏虚型泄泻
【症状】晨起腹痛,肠鸣泄泻,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腰酸腿软,或见小便清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祝您健康2022-07-25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中医药,在感受疾病时,也愿意试试中成药,但市场上止泻的中成药五花八门,该如何选择呢?
中医的建议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症状来选择,腹泻表现虽都是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但也有寒热虚实之分,讲究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虚则补之,实则通之,只有如此才能纾难解困,若随意用药,轻则无效白费钱,一个不好还会使症状加重。
下面我简单梳理了6种源自中医经典名方的常见止泻中成药及其对应治疗的腹泻证型,给大家做个参考。为了避免打广告嫌疑,特去掉品牌,大家选购时也不必拘泥某种品牌,但注意一定要去正规药店,购买带有“国药准字”的中成药。
藿香正气口服液
【原方】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寒湿困脾型泄泻
【症状】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食少,畏寒,或可兼见头痛、恶寒等感冒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时摇匀。
葛根芩连片
【原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功效】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主治】肠道湿热型泄泻
【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大便秽臭黏稠,肛门灼热,或见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枳实导滞丸
【原方】枳实导滞丸,出自李杲《内外伤辩惑论》。
【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食滞肠胃型泄泻
【症状】腹满胀痛,大便恶臭带腐败味,伴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没胃口,反胃吐酸,口臭,舌苔厚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痛泻宁颗粒
【原方】痛泻要方,出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
【功效】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肝气郁滞型泄泻
【症状】腹痛,肠鸣,泄泻,每因心情不好而发,泻后痛减,胸闷胁胀,喜叹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参苓白术颗粒
【原方】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亏虚型泄泻
【症状】大便溏薄(拉肚子),带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迁延反复,伴神疲乏力,胃口不佳,食后腹胀。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肉蔻四神丸
【原方】四神丸,出自明代薛己《内科摘要》。
【功效】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主治】肾阳亏虚型泄泻
【症状】晨起腹痛,肠鸣泄泻,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腰酸腿软,或见小便清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祝您健康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