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新生儿出生都会有黄疸,只是轻微和严重的区别,有黄疸其实也不用太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便会消散,下面来了解一下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1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黄疸的中医治疗方法2 1、湿热发黄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加减:热重者,加黄芩6克、黄连1.5克;浮肿,加猪苓6克、茯苓6克、泽泻6克;呕吐,加半夏6克、竹茹3克、陈皮3克;腹胀,加权实6克、厚朴6克。
主方分析:此证由湿热熏蒸而引起,茵陈蒿汤为专治湿热发黄的有效方剂。其药性大苦大寒,用量不宜过大,皆因新生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过用苦寒,恐伤脾胃。
处方举例:茵陈6克、山栀6克、生大黄3克(后下)、泽泻6克、茯苓6克、车前子6克(包煎)、姜竹茹3克、甘草3克。

2、寒湿发黄治则:温中化湿。
主方:茵陈理中汤加减。
加减:食少便塘,加茯苓6克、苡仁6克;形寒肢冷,加附子3克(先煎)、吴英3克;呕吐,加半夏6克、陈皮3克。
主方分析。此方重点在调理脾胃,温中散寒搜集整理振奋中阳,疏通气机,为治疗寒湿发黄之主方。
处方举例:茵陈6克、干姜3克、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吴萸3克、陈皮3克、甘草3克。

3、瘀结发黄治则:活血化瘀消积。
主方:茵陈蒿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加减:若神软乏力,哭声微弱,加党参6克、白术6克;皮肤瘀斑,衄血,加蒲黄炭6克、仙鹤草6克。
主方分析:血府逐瘀汤重在活血祛瘀,疏理气机。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两方合用,可清热利湿,化瘀消积。此方不仅有大寒大苦之品,且有行气活血之药,应注意损伤脾阳。
处方举例:茵陈6克、山桅6克、生大黄3克(后下)、桃仁6克、红花3克、川考6克、牛膝6克、甘草3克。
2022-05-29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07: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阴黄:表现为下半身黄染,而上半身肤色正常;夜间小便不适,白天则通畅。病因多为轻微湿邪。治疗可选用“去黄散”6—15克,配合茯苓、泽泻、薏苡仁等,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后黄疸通常会消退。2. 阳黄:黄色如金,全身皮肤和眼白发黄,下半身无黄染;白天小便不畅,夜间则正常。病因同样为轻微湿邪。

  •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分证论治: 湿热型黄疸:采用茵陈蒿汤等方剂,或茵栀黄口服液。此类型黄疸颜色鲜明如橘子,孩子可能伴有发热、烦躁等症状。 寒湿阻滞型黄疸:常用茵陈术附汤。此类型黄疸颜色晦暗如烟熏,孩子精神状态较弱,可能出现腹泻等症状。2. 推拿辅助治疗: 湿热熏蒸...

  • 1. 草药治疗 使用特定草药是常见的治疗黄疸的土方法。比如,用溪黄草煎水服用,有助于利湿退黄,尤其适用于湿热黄疸。此外,还有一些草药如黄连、黄芩等,常被用于配合治疗黄疸的方剂中。2. 饮食调理 通过特定的饮食调理也有助于缓解黄疸症状。如饮用玉米须茶,有助于利胆退黄。此外,吃一些清淡、易...

  • 如果成年人出现黄疸,可以通过中医中药的方式进行调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是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以及可以应用犀角散、茵陈术附汤等,对于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可以很好的使黄疸的症状得到控制,如眼睛发黄、皮肤发黄、周身乏力,以及食欲下降等症状,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调治。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

  • 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和方剂有所不同。中医在治疗黄疸时,常常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方剂。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中药方:茵陈蒿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黄疸的中药方剂,它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黄疸。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功效,是方剂中的主要成分。此外,甘露消毒...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