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清热利湿退黄类 行间—少冲

【单穴功用】
行间,在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火穴,又是肝经子穴。本穴具有疏肝泄火、清热凉血、镇肝息风、疏经活络、理气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失眠、善怒、咽干、烦渴、癫痫、瘛疭、胸满、胁痛、月经过多、尿道疼痛、遗溺、小便不通、疝气、疔疮、乳痈、膝部红肿疼痛,干湿脚气。

少冲,又名经始。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为手少阴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木穴。少,小也;冲,冲气也。穴在手小指内侧(桡侧)之端,犹如井泉之发,脉气正深,为心之脉气冲出之所,故名少冲。本穴有清热泻火、醒神开窍、回阳救逆之功。用于治疗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舌本痛、喉痛。

【伍用功能】
行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火穴,有清热泻火、凉肝息风、疏经活络之功;
少冲为手少阴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木穴,有清热泻火、醒神开窍、回阳救逆之效。
行间以清肝热为主;少冲以泻心火为要。二穴伍用,相互促进,清泻肝心之功益彰。
【主治】
前阴臊臭气诸症。
【操作法】
行间:正坐垂足,于足背第1、2趾趾缝端凹陷处取穴。直刺0.3 0.5寸。
少冲:微握拳,掌心向下,小指上翘,于小指爪甲桡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二线相交处取穴。直刺0.1寸。
【经验】
行间—少冲伍用,出自明代著名医学家杨继洲《针灸大成》载云:"张洁古治前阴臊臭,泻肝行间,后于此穴,以治其标。"盖肝脉络阴器,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心、肝同治,相得益彰,清下焦湿热之力增强矣。
前阴臊臭是指男子阴囊、女子 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恙由肝经湿热之故。
2022-05-26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5:44: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曲池,又称为鬼臣或阳泽,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它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土穴,也是十三鬼穴之一。曲池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的功效,可以治疗伤寒余热、热病、目赤肿痛等症状。阳陵泉,又名阳陵或阳之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

  • 承山,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本穴具有舒筋活络、通调腑气、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腰背疼痛、腿痛转筋、膝下肿、足跟痛、便秘、痔疮、脚气、小儿惊厥等症状。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

  •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之功;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筋之会穴,有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清热除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效。曲池居于肘内;阳陵位于膝下,同处大关节之...

  •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之功;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又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有补脾胃、助运化、利水湿、疏下焦、理肝肾、通气滞、调血室、理精宫、通经络、祛风湿之效。曲池突出一个"清"字,以走为主;三阴交...

  • 鱼际为手太阴肺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火穴。有宣肺止咳,清热泻火,清利咽喉,消肿止痛,和胃降浊之功。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为输土穴、原穴,有滋肾阴、退虚热,壮元阳、利三焦,补命火、理胞宫,补肝肾、强腰膝之效。鱼际突出一个"清"字;太溪侧重一个"补"字。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