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穴细分

八髎的体表定位:

1. 先确定 次髎--即S2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内下方1.3--1.5CM,正中线旁开2CM。孔径0.8CM,刺入深度2cm。可用银质针导热。

2. 再定上髎-----即S1骶后孔:在次髎上2cm、正中线旁开2.5cm左右。孔径1cm,针刺深度2.5cm。

3. 依次定中髎---即s3骶后孔:在次髎下2cm,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孔径0.6cm,针刺深度1.5cm。

4. 最后定下髎---即s4骶后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线旁开1cm左右。孔径0.5cm,针刺深度1cm。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间,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时,以食指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间,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黄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或加灸法。患者伏卧位,取准双侧次髎穴,常规消毒后,用30号毫针刺入2—3寸深,当病人小腹内有沈胀或酸麻感时,用小幅度泻法捻转毫针,留针 20一30,留针期间行针l一2次。对寒凝型痛经可加灸收效更速。

〔适应症〕痛经。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之痛经。

〔释义〕次髎穴,髎同窌,骨之空隙,此指骶骨后孔。因本穴位於骶骨第二孔中,居次上,故名次髎。

骶骨后孔共4对,分别称为上、次、中、下髎,合称八髎穴。《素问‧骨空论》云:“腰痛不可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八间”,《针灸大成》也载:“八髎总治腰痛”,说明八髎四穴同为治疗腰痛的要穴。近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对其功效主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谢文志氏说:“目前对于腰痛牵引少腹、季肋之下以及窜至腹股沟部疼痛(骶业神经炎、肌纤维炎等)取八髎穴,其疗效尤为显著”,郑魁山氏进一步指出:“上髎与次髎、中髎、下髎合称八髎穴,是治疗妇科和二阴疾患、腰痛的常用穴”,而刘冠军氏则把其主治作用归纳为“理下焦,利腰腿”六字概括之。

次髎穴乃八髎之一,是足太阳膀胱经腰骶部的重要腧穴。从腰以下挟脊骶骨部是足少阴、足太阳和督脉循行所过之处,因督脉贯脊属肾,足少阴肾经络膀胱,足太阳经循膂络肾,此三经与肾联系密切。肾主生殖与发育,又主二阴,膀胱主储尿和排尿,所以《金梅花诗钞》说:“其主治功用举凡下焦前后阴、大小肠及腰腿诸症,无不包罗”,而《经穴主治症》则云:“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器疾患有效”。说明次髎穴具有补肾壮腰、清利湿热及理气化瘀调经等功效。

是主治腰痛、妇科病及生殖、泌尿系疾患的要穴。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腰脊痛、带下、痛经、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淋证、遗尿、癃闭以及下肢麻痹等病症。

痛经一症,多因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所致,次髎穴位於腰骶部,与痛经部位很近,为局部取穴方法。又因腰骶部与督脉、足少阴经和肾脏关系密切,督脉与冲、任同出胞宫,“一源而三歧”,故取刺次髎穴有调理冲任、壮腰补肾、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可使冲任之脉、通畅,气血旺盛,通行无滞,经血吸引下流,通则不痛。故近代针灸医家已把次髎穴作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了。

〔备注〕关于八髎穴取穴定位,历代医家皆本于《甲乙经》。《甲乙经》所载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陷者中;次髎在第二空挟脊陷者中;中部在第三空挟脊陷中;下髎在第四空挟脊陷中。考腰髁空即今之四对骶后孔。但对其所指的具 置有异。

(1)有说上髎在16椎下,则次髎在17、中髎在18、下髎在19椎下。

(2)有说上髎在18椎下,则次髎在19、中髎在20、下髎在21椎下。

(3)有说距离中线旁开2分、1寸、1.5寸,有说挟脊相去4寸。

综上所述,定位差异较大,诸说不一,究其原因,不外各人先天禀赋不同,腰骶骨发育生长也有多种因素变异,故骶骨後孔之横竖间度亦不同,一般说来是上宽下窄,故此无法用分寸计算。《医学入门》载:“上髎作腰下第一空,挟脊两旁陷中,余三髎少斜上阔下狭是也”是符合实际的。所以近代取穴大都以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别取上、次、中、下髎。但是由於不易于体表上莫寻到骶後孔,一般取穴法,可以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的骶角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手指尖所到达之处,食指为上髎,中指为次髎,无名指为中髎,小指为下髎。

关于八髎穴的针刺深度。《针灸甲乙经》载:“上髎刺入三分,次髎、中髎、下髎皆刺入二寸。”由于这个记载,上髎与其余三银针刺深度差异较大,所以后世医家对针刺八髎穴的深度也就莫衷一是。有从三分,也有针刺二寸者。近代医家都主张针刺深度在0.5—1.5寸,或1—2寸之间,这是比较适宜的。而且针刺深度不同,针感和治疗的范围也不同。

(1)针刺深度在3—5分时,谨刺激能神经,针感多在局部,适应于治疗局部的风湿痹痛。

(2)针刺深度在l-1.5寸深,其针感向上可达腰部,向下可循足太阳、少阳经至腘、胫、腨等部,适用于治疗腰骶部或下肢疾患。

(3)针刺深度在2寸以上时,其针感可向少腹、前阴及肛门、直肠等部位扩散,适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及直肠、肛门的疾患。

配穴:子宫穴,秩边,关元,肾腧,三阴交,水道

八髎穴进针方向

s1孔:65--85度 s2孔:55--75度 s3孔:45--55度 s4孔:40---50度2022-07-04
mcxzy 阅读 103 次 更新于 2024-07-02 15:14: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经气实热:委中穴皮温高,络脉充盈。,经气受阻,中极、金门、俞有压痛。被风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压痛。经气虚时,按中极、俞有。 肾经:肾俞、京门、水泉、水分、肓俞。 肾经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见压痛。肾脏为病:肾俞、京门有压痛。当肾排泄功能受累时,筑宾穴呈阳性反应(硬结、压痛)。因此,灸筑宾有解...

  • 髀关膝上交分取,伏兔膝上起肉形,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膑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踝上八寸丰隆盈,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五寸明,陷骨庭后二寸取,次趾外侧是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顺记清。四是脾经足太...

  • 肘髎 肘髎,打网球受伤,可以放血,用火罐吸一点血。 五里穴。肘髎穴往上三寸,就是五里穴。这个穴道呢,禁针,因为有大动脉在,所以知道就好了,很少用。 臂臑 臂臑从手肘上七寸,肩髃穴下两寸,臂臑是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是几个经络会到的地方,主瘰疬 、臂痛不得举。 中风八大穴 肩髃,这是中风的...

  • 按摩亦称推拿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从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发现记载,徽娘子月子熏蒸馆,汇合拔罐、推拿、刮痧三项理疗方法,可细分为头部护理、肩颈部护理、腰肾部护理、暖宫按摩护理、瘦身紧致、乳房塑形、十四经络七项。一、头部护理:头为诸阳之首,阳气阻塞易头晕胀痛、精神疲乏、头痛...

  • 经:俞、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拄、八髎。 经气实热:委中穴皮温高,络脉充盈。,经气受阻,中极、金门、俞有压痛。被风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压痛。经气虚时,按中极、俞有。 肾经:肾俞、京门、水泉、水分、肓俞。 肾经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见压痛。肾脏为病:肾俞、京门有压痛。当肾排泄功能受累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