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溢血的穴位简介

脑溢血即“脑出血”。脑出血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又称脑溢血。指脑实质内的大量出血。发病原因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引致脑血管破裂。本病诊断要点:①多在活动或激动中突然发病。②常迅速出现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脑局灶性症状因出血病灶不同而异,以基底节部位出血所致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最常见。③多见于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史的中、老年人。④可作脑脊液检查、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等。针灸治疗:急性期以风池、风府、承浆、人中、十宣等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留针。同时应配合中西药物积极抢救。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吞咽障碍加风池、廉泉、翳风;手指屈曲不能加合谷;失语加金津、玉液。操作上,先取主穴,据症加用辅穴。先直刺双内关1.0~1.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泻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五分,用雀啄法(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斜刺(与皮肤呈45°角)三阴交,深1.0~1.5寸,用提插法(补法),至下肢抽动3次为度;分别直刺极泉、尺泽及委中,深1.0~1.5寸,用提插法(泻法),至上肢或下肢抽动3次为度;分别刺风池、翳风,针尖向喉结,深2.5~3.0寸,采用快速捻转手法,以吞咽部麻胀为度;合谷针尖宜指向三间处,第二掌骨下缘部位,用提插法(泻法);金津、玉液以三棱针点刺。每日可根据症状,针刺1~2次,不留针。另外,也可采用电针、头针、耳针、眼针、芒针等方法来治疗。脑溢血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约占总发病人数的2/3以上。脑动脉硬化后,管壁上有大量的脂类物质沉着,使血管壁弹性降低,变硬变脆,容易破裂出血。特别是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激烈运动、过重的体力劳动和使劲排便等,致使血压突然增高,容易诱发脑出血。血管瘤、动脉瘤、血液病等也可引起脑出血。脑出血一般在白天、活动的情

详见百科词条:脑溢血 [ 最后修订于2015/6/26 14:34:18 共122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1-11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7:57: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涌泉穴位于人体足部,具 置在足前部的凹陷处,沿着第二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寻找,直至找到趾缝纹头端,再与脚跟连线,取其前三分之一处作为穴位。此穴位具有广泛的治疗功效。例如,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和倦怠感等症,涌泉穴的刺激可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在女性健康方面,涌泉穴也能够帮助改善...

  • 不仅如此,涌泉穴还对脑溢血后的复原、膀胱炎的治疗、白发的改善等具有显著效果。因此,涌泉穴被人们视为人体长寿的重要穴位。

  • 涌泉穴位于人体足部,取穴时可选择正坐或仰卧,同时翘起足部,其位置在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此穴位具有广泛的主治功效,包括神经衰弱、疲劳、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问题、怕冷、肾脏疾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

  • 刺激涌泉穴,能让肾水增加,上输到阴液。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和方法进行治疗。涌泉穴的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

  • 中医认为,气端穴总共十个穴位,分别布于足十指端,是经脉之气所处之处,气端穴具有通窍明目、开窍苏厥、通络止痛的功效,对脑溢血的急救有很好的效果。刺激气端穴最好的方法就是放血疗法,先用酒精棉把针和皮肤消毒,然后捏起脚趾,对准穴位快速刺入,深度为刺透皮层为宜,使穴位处出血一至三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