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 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 太弱 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 太弱为肺虚 一般有咳嗽现象 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 太弱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类 太强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MOD}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2020-05-19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 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 太弱 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 太弱为肺虚 一般有咳嗽现象 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 太弱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类 太强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MOD}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2020-05-19
就是医生给你把脉 有很多说法的2020-05-19
公务员考试常识题: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
2021-01-19
2021-01-19
老中医到底怎么切脉的
脉诊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很神奇的,医生用三个手指在你的脉搏上一摸就能知道你的病情,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对脉诊产生了怀疑,你这三个手指难道能像各种先进的仪器一样,看到我们内在脏腑的变化吗?对他们来说,西医的先进仪器和设备检查出来的结果,才是值得信赖的。
脉诊这个可以看作是中医招牌的诊断方法真的只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吗?脉诊真的那么虚无缥缈吗?脉诊已经过时了吗?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把脉诊作为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呢?
当我们弄清楚脉诊的实质性含义和机理,我们才能真正跨越阻挡在中医前面的各种怀疑和否定,从而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医学领域。
有人说了,脉搏不就是心跳的反映吗,除了快慢、强弱之外,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脉搏到底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脉诊的意义。
《辞海》上对脉搏的定义是:
心脏搏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递,即成脉搏。通常所称的脉搏是指在手腕桡侧摸到的动脉搏动(即桡动脉),这也是中医脉诊的部位所在。
既然脉搏由心脏搏动而产生,那么中医为什么不选择心脏作为诊察手段,而是要脉搏作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呢?实践过之后你才会更具体地理解脉搏传递的信息,现在就请你跟着我的步骤来体会一下吧。
中医脉诊的原理 !从脉搏看五脏六腑的健康!
把你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放在左手的桡动脉部位,这时注意一下你的力道,是轻轻一按就能摸到还是需要重按才能摸到?
这就是脉搏给你的第一个信息——脉的位置深浅。
摸到脉搏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脉搏的快慢和强弱,我们可以用手表来计时,数一下1分钟内脉搏的跳动次数,一般正常人体脉搏次数为60~90次/分,如果低于或快于这个标准,那就是过慢或过快了。
至于强弱,根据手指下脉搏跳动的力度,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这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二个信息——脉搏的速度和强弱。
脉搏是动脉的一种有规律的搏动,所以我们仔细感觉,可以感知脉搏跳动的节律,是有规律的还是没规律的?
这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三个信息——脉搏的节律性。
这几个信息是脉搏的大致的和整体的面貌。
除此之外,我们在脉搏上还能体会到什么呢?脉搏是脉管壁振动形成的,脉管壁是否会给我们一种质地感?会!仔细体会一下,你摸到的脉搏是不是有柔和松软或是僵硬绷紧的感觉?
这就是脉搏给我们的第四个信息——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
你摸到的脉搏是否有一定的粗细?比如说像电线般粗或是像丝线一样细。
这就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五个信息——脉管的粗细度。
除此之外你还有新发现吗?我们是不是可以感觉到自已脉搏跳动的流畅程度,是滑利流畅还是顿涩不畅?
这就是脉搏告诉我们的又一个信息——脉搏的流畅度。
通过上面的体会,我们是不是对脉搏有了全新的了解?原来,在脉搏上有着如此丰富的信息!
一般来说,手指对脉搏的感觉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①心脏搏动的强度、速率和节律。这是引起脉搏强弱、快慢、节律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②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这是引起脉搏软硬变化的主要因素。血管弹性好、紧张度低,那么脉搏就柔和;而血管弹性差、紧张度高,那么脉搏就僵硬;
③动脉中血液的充盈程度。这是影响脉搏粗细的主要因素。血液充足,则脉搏形状就粗大;血液不足,则脉管不能充分扩张,脉搏就细小;
④血液对脉管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是由心脏搏动的力量、血液的充盈度以及血流的速度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冲击力大,则脉搏就容易触及;冲击力小,则脉搏需要重按才能触及;
⑤血液黏滞度大小。这是造成脉搏通畅程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血液黏滞度大,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就大,血流速度缓慢而涩滞;血液黏滞度小,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血流速度快而流畅。
以上五个因素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脉搏的感觉。
从上面这些构成脉搏的因素中,我们已经可以得到有关心脏、血管、血液等的信息,而这三者又和人体各物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说心脏搏动的原动力来自于体内的元阳;
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动力来自于体内气的推动作用;
血管壁的弹性好坏取决于体内元阴的滋润作用;
血管壁的紧张度受到情绪因素以及局部寒热情况的调节;
血液的充盈度除了能反映血液的多少外,还能反映出人体津液的充足程度;
血流的速度又和血液中所含杂质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杂质多(如痰浊、瘀血等),血液流行的阻力就会增加,从而导致速度减慢等。
这就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脉搏的特征推断体内各种基本物质的充足程度与工作状态。
在前面我们曾讲过,人体五脏是体内阴、阳、气、血、津液等物质储藏的地方,这些物质的充足程度与五脏的工作状态有着直接关系,物质充足,则脏腑功能强盛,物质亏耗,则脏腑功能衰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最终可以从脉搏上了解到体内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
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利用一个小小的脉搏,竟然可以获取这么多有关人体的信息。
因此中医创造性地把它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深刻意义的。脉搏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脏腑功能状态以及人体物质充盈程度的最可靠和最直接的证据,通过这个证据,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到人体的内在平衡状态。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脉搏可以告诉我们人体的内在平衡状态,而不是XX病。
比如说,脉搏可以反映出脾胃功能的好坏,但是不能告诉你是否有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因为脉搏反映的是脏腑器官的功能状态而不是形态表现。
因此,如果哪个医生告诉你,他能通过脉搏诊断你是糖尿病或是骨质增生,那肯定是在故弄玄虚,要么就根本是个骗子。
中医脉诊的部位
现在中医所采用的脉诊法,基本都是以桡动脉为主要部位,桡动脉位于手腕的桡侧(靠拇指侧),这个部位在中医上也称为“寸口”。因为我们所摸到的桡动脉的中心部位,离手掌的距离大约在1寸左右。
中医在脉诊上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寸口”诊脉的,在《内经》的记载中,就是通过诊察人体所有的体表动脉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的。
在《难经》提出单用“寸口”作为脉诊的部位以后,特别是晋朝医家王叔和在他著的《脉经》中极力推广用“寸口”诊脉以后,中医才逐渐将脉诊部位固定在“寸口”。
中医选择桡动脉作为脉诊的主要部位,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桡动脉部位表浅,伸手即得,易于医生诊察。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病人的诊察,如果要诊察股动脉或颈动脉,往往很不方便;
二是桡动脉在中医经络学说中是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肺又是百脉朝会的地方,五脏六腑的信息都会通过百脉传递给肺,从而在桡动脉上得到反映。
为了能更详细地体察桡动脉所反映的各种信息,中医以桡骨茎突(手腕桡侧可以摸到的骨性突起)为标准,把摸到的桡动脉分为三个部分,桡骨茎突处称为“关”,关前称为“寸”,关后称为“尺”。
寸、关、尺构成了中医诊脉的三个部位,医生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来诊察这三个部位的脉象(食指诊察寸部脉象,中指诊察关部脉象,无名指诊察尺部脉象),以获取有关疾病的详细信息。
为什么要把“寸口”分为三个部分来分别诊察呢?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上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包括了人体头面五官、横膈膜以上的胸腔以及其中的脏器(如心、肺)。中焦包括了人体横膈膜以下到脐部以上的上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脾、胃、肝、胆),下焦则包括了人体脐以下的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肾、膀胱、大肠、小肠)。寸、关、尺正好和人体的三焦相对应。
寸部位置最高,能反映上焦的情况。尺部位置最低,能反映下焦的情况,而关部位置居中,能反映中焦的情况。
通过寸、关、尺三部和上、中、下三焦的对应,桡动脉事实上就变成了整个人体的缩影,因而中医师三个手指所感觉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脉搏,而是整个人体的奥秘!
中医把这个从寸、关、尺三部上得到的信息叫“脉象”。
从脉象知健康!
为什么要叫“脉象”?“象”是表现的意思,前面我们讲中医对脏腑的认识,有一个“藏象”理论,这个“象”就是指脏腑功能在人体外部的表现,所以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象”的含义,所谓“象”就是指各种信息的一种外在表露。
比如说打开电视机,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画面,听到各种声音,画面和声音就是一种象,它是电流、电视信号、光线、声波等信息在电视机上的一种综合表现。因此脉象就是人体内部信息在脉搏上的一种表露。
人体内部的信息在脉搏上表达出来了,要获取这个信息还需要一个接收器,这就是我们的三个手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通过这三个手指对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接收,我们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疾病之门的钥匙。不管是健康或是疾病,人体内在的各种变化都已经真正掌握在我们的手指之下,就看我们是否能识别和判断了。
要识别和判断脉象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疾病信息,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正常的脉象。
关于正常人的脉象,在《内经》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正常人在呼吸时,每一呼脉搏就跳动2次,每一吸,脉搏也跳动2次,这一呼一吸,称为“一息”,这“一息”之间,脉搏总共跳动4次,加上呼与吸之间暂停的时候,脉搏跳动1次,所以正常人在一个完整的呼吸过程中脉搏总共应该跳动5次,这就是健康的状态。
《内经》称这种健康状态下的人为“平人”。什么是“平”?平者,衡也,不高不低、不胖不瘦、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紧不缓、不软不硬、不亢不卑、不满不亏,这就是平,这就是人体健康的真理所在!
人体内各脏腑各器官之间维持在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之下,这就是健康,这种动态的平衡是什么?不就是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己经提出的“平”吗?一个”平”字,把健康的概念阐述得淋漓尽致。
正常的人称为“平人”,那么正常人所表现出来的脉象,当然就叫作“平脉”了。
根据《内经》的描述,平脉应该是寸、关、尺三部都可以摸到脉搏,1分钟70~90次,手指下的感觉是不浮不沉(指脉搏的位置既不是很表浅,也不需要重按才能感觉到)、不大不小(脉搏的形状既不粗大,也不细小)、从容和缓(既不过快,也不太慢,既不过于紧张,也不过于松弛)、不软不硬(血管壁既不过于松弛,又不过于收缩)、柔和有力(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既不鼓指,又有一定的力度)、节律一致,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生理需要出现一定的变化。
根据以上表现,中医总结了平脉的三个特点,那就是胃、神、根。“胃”是指脉象上有胃气。
什么是“胃气”?我们在前面讲过,胃是人体接受饮食的器官和饮食进行消化的场所,所以在中医上胃也被称为“水谷之海”,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离不开胃正常的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胃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气血生成的源头,胃能正常接受和消化食物,人体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这种状态就称为“有胃气”。
对脉象来说,“有胃气”也就是人体各种物质充盈、脏腑功能平衡而协调的一种表现,比如上面讲的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软不硬、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就是有胃气的表现。也就是说,脉象只要符合“平”这个原则的,那就是有胃气。
下面来看“神”,我们在望诊中也接触过“神”,我们把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称为“神”,它是人体各种物质在体表的一种综合表现。
对脉象来说,“神”就是人体内各种物质在脉搏上的一种综合表现,它的特点就是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根”,顾名思义就是根本的意思。
在有关脏腑的知识中我们讲过,肾脏所藏的精气(元阴和元阳)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在,也就是人体的根本,所以肾中精气的充足程度,反映到脉象上,就是平脉的根。而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和脉搏的寸、关、尺三部是分别对应的,肾位于人体的下焦,所以和肾相对应的是脉搏的尺部。
肾中精气旺盛,反映到脉象上就是脉的尺部沉按有力,这就是脉象有根的主要表现。脉象的根,就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根,如果这个根不受伤、不损坏,那么即使是枝叶全部焦黄、枯萎、凋落,它还能重新冒出新芽,重新焕发生机。
因此对于疾病来说,脉象的根是判断疾病预后好坏的重要依据。脉象有根,则疾病就轻,预后就好;脉象无根,疾病就重,预后往往不良。胃、神、根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
正常的脉象,随着外界环境、生理状态、年龄、性别、情绪等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变化。比如说夏天人体血管扩张,脉象多为洪大,冬天血管收缩,脉象多沉紧;活动后脉象多加快,静卧时脉象多缓和;小儿脉象常比大人快;女性脉象常比男子弱。
对正常的脉象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接下来探讨疾病状态下脉象的变化及其意义。疾病状态下的脉象又称为病脉,中医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共总结出了28种较为典型的病脉,下面我们就选择其中主要的和常见的病脉,探讨一下其形成的机理及意义。
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 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 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 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体象歌】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 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体象歌】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 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 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体象歌】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 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 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歌】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 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症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 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 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体象歌】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 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体象歌】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 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体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 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体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体象歌】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体象歌】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2020-05-19
脉诊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很神奇的,医生用三个手指在你的脉搏上一摸就能知道你的病情,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对脉诊产生了怀疑,你这三个手指难道能像各种先进的仪器一样,看到我们内在脏腑的变化吗?对他们来说,西医的先进仪器和设备检查出来的结果,才是值得信赖的。
脉诊这个可以看作是中医招牌的诊断方法真的只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吗?脉诊真的那么虚无缥缈吗?脉诊已经过时了吗?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把脉诊作为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呢?
当我们弄清楚脉诊的实质性含义和机理,我们才能真正跨越阻挡在中医前面的各种怀疑和否定,从而走进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医学领域。
有人说了,脉搏不就是心跳的反映吗,除了快慢、强弱之外,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脉搏到底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脉诊的意义。
《辞海》上对脉搏的定义是:
心脏搏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递,即成脉搏。通常所称的脉搏是指在手腕桡侧摸到的动脉搏动(即桡动脉),这也是中医脉诊的部位所在。
既然脉搏由心脏搏动而产生,那么中医为什么不选择心脏作为诊察手段,而是要脉搏作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呢?实践过之后你才会更具体地理解脉搏传递的信息,现在就请你跟着我的步骤来体会一下吧。
中医脉诊的原理 !从脉搏看五脏六腑的健康!
把你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放在左手的桡动脉部位,这时注意一下你的力道,是轻轻一按就能摸到还是需要重按才能摸到?
这就是脉搏给你的第一个信息——脉的位置深浅。
摸到脉搏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脉搏的快慢和强弱,我们可以用手表来计时,数一下1分钟内脉搏的跳动次数,一般正常人体脉搏次数为60~90次/分,如果低于或快于这个标准,那就是过慢或过快了。
至于强弱,根据手指下脉搏跳动的力度,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这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二个信息——脉搏的速度和强弱。
脉搏是动脉的一种有规律的搏动,所以我们仔细感觉,可以感知脉搏跳动的节律,是有规律的还是没规律的?
这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三个信息——脉搏的节律性。
这几个信息是脉搏的大致的和整体的面貌。
除此之外,我们在脉搏上还能体会到什么呢?脉搏是脉管壁振动形成的,脉管壁是否会给我们一种质地感?会!仔细体会一下,你摸到的脉搏是不是有柔和松软或是僵硬绷紧的感觉?
这就是脉搏给我们的第四个信息——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
你摸到的脉搏是否有一定的粗细?比如说像电线般粗或是像丝线一样细。
这就是脉搏给我们的第五个信息——脉管的粗细度。
除此之外你还有新发现吗?我们是不是可以感觉到自已脉搏跳动的流畅程度,是滑利流畅还是顿涩不畅?
这就是脉搏告诉我们的又一个信息——脉搏的流畅度。
通过上面的体会,我们是不是对脉搏有了全新的了解?原来,在脉搏上有着如此丰富的信息!
一般来说,手指对脉搏的感觉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①心脏搏动的强度、速率和节律。这是引起脉搏强弱、快慢、节律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②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这是引起脉搏软硬变化的主要因素。血管弹性好、紧张度低,那么脉搏就柔和;而血管弹性差、紧张度高,那么脉搏就僵硬;
③动脉中血液的充盈程度。这是影响脉搏粗细的主要因素。血液充足,则脉搏形状就粗大;血液不足,则脉管不能充分扩张,脉搏就细小;
④血液对脉管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是由心脏搏动的力量、血液的充盈度以及血流的速度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冲击力大,则脉搏就容易触及;冲击力小,则脉搏需要重按才能触及;
⑤血液黏滞度大小。这是造成脉搏通畅程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血液黏滞度大,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就大,血流速度缓慢而涩滞;血液黏滞度小,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血流速度快而流畅。
以上五个因素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脉搏的感觉。
从上面这些构成脉搏的因素中,我们已经可以得到有关心脏、血管、血液等的信息,而这三者又和人体各物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说心脏搏动的原动力来自于体内的元阳;
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动力来自于体内气的推动作用;
血管壁的弹性好坏取决于体内元阴的滋润作用;
血管壁的紧张度受到情绪因素以及局部寒热情况的调节;
血液的充盈度除了能反映血液的多少外,还能反映出人体津液的充足程度;
血流的速度又和血液中所含杂质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杂质多(如痰浊、瘀血等),血液流行的阻力就会增加,从而导致速度减慢等。
这就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脉搏的特征推断体内各种基本物质的充足程度与工作状态。
在前面我们曾讲过,人体五脏是体内阴、阳、气、血、津液等物质储藏的地方,这些物质的充足程度与五脏的工作状态有着直接关系,物质充足,则脏腑功能强盛,物质亏耗,则脏腑功能衰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最终可以从脉搏上了解到体内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
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利用一个小小的脉搏,竟然可以获取这么多有关人体的信息。
因此中医创造性地把它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深刻意义的。脉搏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脏腑功能状态以及人体物质充盈程度的最可靠和最直接的证据,通过这个证据,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到人体的内在平衡状态。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脉搏可以告诉我们人体的内在平衡状态,而不是XX病。
比如说,脉搏可以反映出脾胃功能的好坏,但是不能告诉你是否有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因为脉搏反映的是脏腑器官的功能状态而不是形态表现。
因此,如果哪个医生告诉你,他能通过脉搏诊断你是糖尿病或是骨质增生,那肯定是在故弄玄虚,要么就根本是个骗子。
中医脉诊的部位
现在中医所采用的脉诊法,基本都是以桡动脉为主要部位,桡动脉位于手腕的桡侧(靠拇指侧),这个部位在中医上也称为“寸口”。因为我们所摸到的桡动脉的中心部位,离手掌的距离大约在1寸左右。
中医在脉诊上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寸口”诊脉的,在《内经》的记载中,就是通过诊察人体所有的体表动脉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的。
在《难经》提出单用“寸口”作为脉诊的部位以后,特别是晋朝医家王叔和在他著的《脉经》中极力推广用“寸口”诊脉以后,中医才逐渐将脉诊部位固定在“寸口”。
中医选择桡动脉作为脉诊的主要部位,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桡动脉部位表浅,伸手即得,易于医生诊察。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病人的诊察,如果要诊察股动脉或颈动脉,往往很不方便;
二是桡动脉在中医经络学说中是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肺又是百脉朝会的地方,五脏六腑的信息都会通过百脉传递给肺,从而在桡动脉上得到反映。
为了能更详细地体察桡动脉所反映的各种信息,中医以桡骨茎突(手腕桡侧可以摸到的骨性突起)为标准,把摸到的桡动脉分为三个部分,桡骨茎突处称为“关”,关前称为“寸”,关后称为“尺”。
寸、关、尺构成了中医诊脉的三个部位,医生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来诊察这三个部位的脉象(食指诊察寸部脉象,中指诊察关部脉象,无名指诊察尺部脉象),以获取有关疾病的详细信息。
为什么要把“寸口”分为三个部分来分别诊察呢?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上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包括了人体头面五官、横膈膜以上的胸腔以及其中的脏器(如心、肺)。中焦包括了人体横膈膜以下到脐部以上的上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脾、胃、肝、胆),下焦则包括了人体脐以下的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肾、膀胱、大肠、小肠)。寸、关、尺正好和人体的三焦相对应。
寸部位置最高,能反映上焦的情况。尺部位置最低,能反映下焦的情况,而关部位置居中,能反映中焦的情况。
通过寸、关、尺三部和上、中、下三焦的对应,桡动脉事实上就变成了整个人体的缩影,因而中医师三个手指所感觉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脉搏,而是整个人体的奥秘!
中医把这个从寸、关、尺三部上得到的信息叫“脉象”。
从脉象知健康!
为什么要叫“脉象”?“象”是表现的意思,前面我们讲中医对脏腑的认识,有一个“藏象”理论,这个“象”就是指脏腑功能在人体外部的表现,所以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象”的含义,所谓“象”就是指各种信息的一种外在表露。
比如说打开电视机,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画面,听到各种声音,画面和声音就是一种象,它是电流、电视信号、光线、声波等信息在电视机上的一种综合表现。因此脉象就是人体内部信息在脉搏上的一种表露。
人体内部的信息在脉搏上表达出来了,要获取这个信息还需要一个接收器,这就是我们的三个手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通过这三个手指对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接收,我们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疾病之门的钥匙。不管是健康或是疾病,人体内在的各种变化都已经真正掌握在我们的手指之下,就看我们是否能识别和判断了。
要识别和判断脉象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疾病信息,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正常的脉象。
关于正常人的脉象,在《内经》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正常人在呼吸时,每一呼脉搏就跳动2次,每一吸,脉搏也跳动2次,这一呼一吸,称为“一息”,这“一息”之间,脉搏总共跳动4次,加上呼与吸之间暂停的时候,脉搏跳动1次,所以正常人在一个完整的呼吸过程中脉搏总共应该跳动5次,这就是健康的状态。
《内经》称这种健康状态下的人为“平人”。什么是“平”?平者,衡也,不高不低、不胖不瘦、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紧不缓、不软不硬、不亢不卑、不满不亏,这就是平,这就是人体健康的真理所在!
人体内各脏腑各器官之间维持在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之下,这就是健康,这种动态的平衡是什么?不就是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己经提出的“平”吗?一个”平”字,把健康的概念阐述得淋漓尽致。
正常的人称为“平人”,那么正常人所表现出来的脉象,当然就叫作“平脉”了。
根据《内经》的描述,平脉应该是寸、关、尺三部都可以摸到脉搏,1分钟70~90次,手指下的感觉是不浮不沉(指脉搏的位置既不是很表浅,也不需要重按才能感觉到)、不大不小(脉搏的形状既不粗大,也不细小)、从容和缓(既不过快,也不太慢,既不过于紧张,也不过于松弛)、不软不硬(血管壁既不过于松弛,又不过于收缩)、柔和有力(血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既不鼓指,又有一定的力度)、节律一致,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生理需要出现一定的变化。
根据以上表现,中医总结了平脉的三个特点,那就是胃、神、根。“胃”是指脉象上有胃气。
什么是“胃气”?我们在前面讲过,胃是人体接受饮食的器官和饮食进行消化的场所,所以在中医上胃也被称为“水谷之海”,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离不开胃正常的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胃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气血生成的源头,胃能正常接受和消化食物,人体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这种状态就称为“有胃气”。
对脉象来说,“有胃气”也就是人体各种物质充盈、脏腑功能平衡而协调的一种表现,比如上面讲的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软不硬、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就是有胃气的表现。也就是说,脉象只要符合“平”这个原则的,那就是有胃气。
下面来看“神”,我们在望诊中也接触过“神”,我们把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称为“神”,它是人体各种物质在体表的一种综合表现。
对脉象来说,“神”就是人体内各种物质在脉搏上的一种综合表现,它的特点就是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根”,顾名思义就是根本的意思。
在有关脏腑的知识中我们讲过,肾脏所藏的精气(元阴和元阳)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在,也就是人体的根本,所以肾中精气的充足程度,反映到脉象上,就是平脉的根。而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和脉搏的寸、关、尺三部是分别对应的,肾位于人体的下焦,所以和肾相对应的是脉搏的尺部。
肾中精气旺盛,反映到脉象上就是脉的尺部沉按有力,这就是脉象有根的主要表现。脉象的根,就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根,如果这个根不受伤、不损坏,那么即使是枝叶全部焦黄、枯萎、凋落,它还能重新冒出新芽,重新焕发生机。
因此对于疾病来说,脉象的根是判断疾病预后好坏的重要依据。脉象有根,则疾病就轻,预后就好;脉象无根,疾病就重,预后往往不良。胃、神、根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
正常的脉象,随着外界环境、生理状态、年龄、性别、情绪等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变化。比如说夏天人体血管扩张,脉象多为洪大,冬天血管收缩,脉象多沉紧;活动后脉象多加快,静卧时脉象多缓和;小儿脉象常比大人快;女性脉象常比男子弱。
对正常的脉象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接下来探讨疾病状态下脉象的变化及其意义。疾病状态下的脉象又称为病脉,中医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共总结出了28种较为典型的病脉,下面我们就选择其中主要的和常见的病脉,探讨一下其形成的机理及意义。
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 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 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 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体象歌】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 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体象歌】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 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 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体象歌】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 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 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歌】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 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症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 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 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体象歌】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 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体象歌】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 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体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 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体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体象歌】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体象歌】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