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横针灸怎么样?

竖横针剌法其强大生命力与独突的临床疗效就是从多视角多学科地深层次地理解挖掘针灸理论,发现针刺与肌肉纤维之间,针刺与软组织、神经、血管、骨骼之间的奥妙,并用现代医学中运动生物力学、解剖学、肌肉学、神经学等理论去探讨去研究竖横针刺法的治疗机理,从生理到病理,再通过临床运用使之病理到生理。
所以,竖横针刺法是传统针灸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竖横针刺法打破传统循经取穴等针灸理论,并在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充实传统针灸理论。竖横针刺法的推广与运用必将得到现代医学的认同。
竖横针刺法用针极少,减小患者针刺畏惧感与针刺的剌痛; 竖横针刺法疗效快,能治疗一些难以治疗的的疾病,不仅是软组织运动障碍性疾病极其有效,而且对一些内科疾病极其有效; 竖横针刺法针刺治疗疾病时因不取穴位,就大大扩大针剌部位与面积,避免长期在一个点(穴位)上用针而产生穴位的疲劳与皮肤损害;竖横针刺法中有许多固定针法,只要诊断明确则运用固定针法必速效,复制性强并疗效可靠。竖横针刺法治病法则是生理到病理,由病理到生理,是取肌肉,所以只要有现代医学理论就能驾驭,不需记背许多穴位。2019-02-10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0:02: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运用传统的经络穴位,特殊的入针点,绝大部分只用一根针,只有两个针灸手法,不用熟悉解剖,不用死记硬背经络穴位,公式化操作,短短的几天,一句话解破迷津,没有太多文字资料。不需要太多的玄妙的理论,每次操作3——5个穴位,不要记得太多的穴位,也不用创出那些奇怪的名字,不需要奇特工具,只需...

  •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大横,在腹哀下三寸,直脐旁,足太阴、阴维之会。刺入七分,灸五壮。6 特异性 大横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7 穴名解 大即巨大,横为竖之对,本穴平脐,内应横行结肠,故名大横[1]。横,与纵、竖、直相对,又指脐。道经称脐为横津。本穴...

  • 《针灸大成》在辄筋的取穴处提到这个词“横直蔽骨旁七寸五分,平直两乳”,我个人认为横直应该是指的取穴方法,这里的蔽骨应指胸骨体,因此就是胸骨旁开七寸五分的意思。

  • 上至横辅的上边缘,一尺八寸的延伸,内辅至内踝的尺三之距,是下肢的精细测量;从髀骨下端至膝中,一尺九寸的旅程,再到外踝尖与足底的十六寸间隔,骨度的精妙在于每一个折点的准确划分。对于胸腹部,横八竖八的网格,以脐为中心,数肋骨的脉络;背腰部,六寸的腰背肩胛区域,四段划分,三条主...

  • 这个字由部首“火”构成,共计7画,笔顺为撇折捺捺撇撇捺,具体描述为:撇折、捺、捺、撇、撇、捺(注意,某些笔画的转换如提为横,点为捺,竖改勾为竖)。在实际应用中,灸疗被广泛用于各种健康问题。例如,有些人为了康复,即使面临热痛也愿意接受针灸治疗,而阅读者则可能对挑战性的内容抱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