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阳陵泉穴

  穴位是中医学特有的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养生离我们似乎有点远,但是有几个穴位平常我们自己可以按揉来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舒筋活络穴

  阳陵泉人体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主治范围: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一、胆腑病证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合(指五输穴之合穴)治内腑”,《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取之合”。胆附于肝,内藏清汁,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肝胆多同病,因湿热蕴结,入侵肝胆,胆汁外溢;或脾阳不运,湿热内阻,胆汁外溢;以及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引起的病证,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二、筋的病证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

  三、经脉通络上的病证

  依其足少阳经的循行、针感的走向和穴位的所在,循经取穴,本穴治疗本经经脉循行通络上的下肢、髀枢、胁肋、颈项病,以及肝胆火旺,循经上扰的眼、耳、头部病变。

  穴位取法: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本穴取法,历代文献其说不一。《灵枢·本输篇》:“伸而得之。”是让患者将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针灸大成》:“蹲而取之。”是嘱病人取下蹲姿势再定穴;《中国针灸学》:“坐,屈膝重足……取之。对于晕针及弯针的人,则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这种方法取穴病人感到舒适耐久,不易发生晕针、弯针,并容易引起经气,得气快,感传好。

  胆囊炎、结石症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肝脾脏疼痛针刺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较好,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捻转出针。

  落枕针刺阳陵泉,治疗落枕95例,效果很好。

  肩关节周围炎有报道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效果良好。

  调整脑血流量针刺阳陵泉,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对急性缺性中风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实验研究,针刺右侧阳陵泉和曲池穴可影响到脑的血流动力学,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出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明显。而针刺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2023-01-28
mcxzy 阅读 58 次 更新于 2025-04-14 09:38: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陵泉穴,被誉为舒筋活络的宝地。它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也是八会穴中的筋会。阳陵泉穴的主治范围广泛,涵盖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膑肿痛等。此外,它还能缓解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等症状。在现今医学中,该穴被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等多种...

  • 阳陵泉穴:舒筋活络穴 阳陵泉人体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主治范围: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

  • 1. 阳陵泉穴的定位:阳陵泉穴位于人体下肢的膝关节之下,具体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该穴位是足少阳胆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对于疏通胆经、调理肝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2. 足三里的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三寸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经常按摩足三里对...

  •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

  • 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从上述的八会穴可以看出,筋会是阳陵泉。也就是说它是肌肉筋经之气汇集的穴位,通过它可以治疗肌肉筋经等各种和“筋”有关的问题。再加上它位于下肢,所以它最常见的是治疗下肢的肌肉疼痛,扭筋,抽筋等筋病。这也是很多按摩师爱点按阳陵泉的原因。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