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学习中医脉象

  脉象图述
  脉象在历代文献中以语言、文字形式,通过比喻和描绘来叙述各种脉象的特征,例如,浮脉“如水漂木”,芤脉“如按葱管”,滑脉“如盘走珠”等等。虽然这些描述形象生动,亦为人们所熟悉,但在概念上尚不够明确和完整。如弦脉的脉象特征,有的形容为“如按琴弦”,也有比喻为“如循长竿末梢”者,在反映弦脉端直以长的特性方面有相似之处,但琴弦和长竿的粗细、质地等方面均有不可比拟的方面,以致后学者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有人认为弦脉是粗大的,有人认为是细小的。为了弥补语言文字表述的不足,很早就有人用图象示意方法来表述各种脉象。如宋朝施发的《察病指南》(1241年),就是现存最早运用图解来说明脉象特征的,书中绘制脉象示意图33幅(图1)。
  图1 《察病指南》脉象示意图
  其后明代张世贤著《图注脉诀》,载七表八里九道脉图;明代沈际飞编著《人之脉影归指图说》,载有七表八里九道十六怪脉脉图。这些脉象示意图,比较形象地表述各种脉象的主要特点,对当时脉诊的传授和推广起了一定作用。近代刘冠军著《脉诊》一书,所绘制的示意图,吸取了波示图的许多特点。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脉搏在多维空间的动态变化,本章介绍脉象特征时,运用指压(P)一指感(R)趋势图、脉宽脉长图、脉波图四组图像组合,表述各种脉象的多种特征。现将这四种图象的基本意义介绍如下。
  (一)指压一指感趋势图
  指压是指切脉时,手指对脉管施加的压力,亦称为取脉压力,分轻、中、重三等。轻取相当于"举",重取相当于"按",中取时指力大小介于举与按之间。(图1)

  图1 指压(P)---指感(h)趋势示意图
  指感是指切脉时手指的感觉。这里的指感主要是脉动应指力量的大小,即脉管搏动对切脉手指的作用力大小。根据脉力大小,指感可以分为强、中、弱三级。指压一指感趋图以指压(P)为横坐标,指感(h)为纵坐标。坐标上的趋势曲线,表示随着切脉的压力由轻到重,脉动应指力量相应变化的过程,可以反映脉位的浅深、脉力大小和趋势的变化。
  1.脉位浅深
  第一种 手指对脉管轻度加压时,指感不明显或弱小;中度加压时指感清晰有力,呈最佳状态;重度加压时,指感又逐渐变小,乃至消失。趋势曲线呈正态型(图2-A),表明指感在中取时最佳,则为脉位居中,不浮不沉,是平脉的一个特征。
  第二种是轻取时指感即强,脉形清晰,随指压增加指感反而减小或不明显,趋势曲线呈渐降型,则为“轻取即得,重按反减”的特征,表明脉位浅,称为浮脉。(图2-B)
  第三种是轻取时指感小或不明显,随指压增加,指感增大而清晰,趋势曲线呈渐升型,为“轻取不应,重按始得”的特征,表明脉位深,称为沉脉。(图2-C)

  图2 p—h趋势曲线(示脉位) A.正态曲线 B.渐降型曲线 C.渐升型曲线
  2.脉力强弱 脉力强弱是指切脉时脉动应指的有力、无力。指感弱小为无力脉,属于虚脉,p-h趋势图呈低平型曲线(图3-①)。指感清晰,强而有力为有力脉,属于实脉。p-h趋势图呈高大型曲线(图3-②)。指感不强不弱,处于中等力度,则是平脉的又一特征。(图3-③)

  图3 p-h趋势曲线(示脉力) ①低平型曲线 ②高大型曲线 ③中等型曲线
  3.脉势虚实 脉势虚实是指脉力随指压增加而变化的趋势。轻取时指感有力,稍加压力时指感立即减弱或消失,趋势曲线呈“无根型”,表现为浮大、空豁、无根的特征。表明脉道空虚不耐指压,属于虚脉(图4-①)。反之随指压增加,指感脉力不减,趋势曲线呈满实型,表明脉道充盛,则为实脉(图4-②)。

  图4 p-h趋势曲线(示脉势) ①无根型曲线 ②满实型曲线
  概括地说,将指压--指感关系用坐标表示,可以出现七种趋势曲线:
  中等正态型曲线:表示脉位、脉力居中(平脉)。
  渐升型曲线: 表示脉位深沉(沉脉)。
  渐降型曲线: 表示脉位表浅(浮脉)。
  高大型曲线:表示脉有力(实脉)。
  低平型曲线:表示脉无力(虚脉)。
  无根型曲线: 表示脉无力、无根(虚脉)。芤脉的中空型亦包括在此项。
  满实型曲线:表示充实有力(实脉)。
  (二)脉宽图
  脉宽图是表述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即切脉手指感觉到的脉体粗细,但由于皮肤与脉道之间软组织的影响和脉道的横向运动,指感脉宽不完全等同于血管径的粗细。脉宽图用横坐标示脉形宽度,纵坐标示指感大小。正常人的脉形宽度一般在2㎜左右;明显增宽者为大脉,明显缩小者为细脉(图1)。

  图1 脉宽图 h:指感脉力大小 w:脉道宽度 T:指感阈值 wn:平脉脉道宽度 ①大脉 ②平脉 ③细脉
  (三)脉长图
  脉长图是表述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 即指与寸、关、尺三部的关系。以直方图表示寸、关、尺三部。如指感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为长脉,不及三部或仅出现于某一部为短脉 (图1)。

  图1 脉长图 L1 :指感脉力大小 l:脉道长度 T:指感阈值 Ln:平脉脉道长度 L1:长脉脉道长度 Ls:短脉脉道长度 A.平脉(脉应三部) B.长脉(脉过三部) C.短脉(不及三部)
  (四)脉波图
  脉波图主要表述脉动应指的形态,即在一定的取脉压办下,指感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与脉象的紧张度、流利度、均匀度等有关,反映了弦、濡、滑、涩、快、慢、强、弱等脉象的特征。可以引用测绘的脉搏波图加以说明(图1)。

  图1 脉波图 h:脉力大小 t:时间 1:主波 2:重搏前波 3.降中峡 4.重搏波 A.平脉波图 B.滑脉波图 C.弦脉波图
  如平脉呈三峰波,三个波的幅值依次递降,反映一个脉动周期中脉管内压力的逐渐变低,所以在切脉时指感和缓从容。
  滑脉呈双峰波,波峰陡直,反映脉管内压力起伏明显,故指感充实、流利而圆滑。
  弦脉呈宽大主波,反映脉管内压力升高的持续时间较长,与端直以长的指感相应。
  脉波周期的时值,即反映脉率的快,慢;脉波幅值大小与脉搏强弱相应,所以脉搏波图除反映脉象形态外,亦可以提示脉搏节律快慢和脉力大小的均匀度。
  将上述四组图综合起来,便可以比较具体地表述二十八脉的形态特征。这类示意图,不仅有助于对各种脉象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脉诊客观检测的研究。2008-10-13
此乃中华瑰宝,网络教程岂能将其诠释清楚,你想学必须要师承中医,从药理药性开始,十年八年估计可以学成!2008-10-13
孔博祥 《脉法求真》这本书你抄上十遍再说。别的先放一放。2008-10-13
《中华脉诊》很不错的书2008-10-13
医管家辨证仪应该算不错的,之前我没看到过有类似诊脉并带分析功能的产品2013-03-14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5:36: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学习中医把脉,并非一蹴而就,但也不是遥不可及。关键在于实践。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体验。首先,脉象中的数脉、浮脉和沉脉相对容易记忆。数脉的特点是当你轻轻按压脉搏时,每呼吸一次感觉到的脉搏次数超过了四次,这便是数脉,通常提示体内有热症。浮脉则比较直观,轻按即可感知,而重按则感觉...

  • 学习中医把脉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推荐您阅读《濒湖脉诀》等中医经典著作,反复背诵并深入理解脉象特征。通过书本学习后,还需要不断实践,多加练习。只有当您能够做到心手如一、准确把握脉象时,才能算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日常练习中,可以利用模拟人或健康的朋友进行练习,观察和感受不同脉象。同时...

  • 5. 判断诊断:综合舌苔、脉象和其他临床表现,判断病人的体质、病情和病因。6. 学习经验:不断积累把脉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辨证能力。7. 实践训练:通过与中医师现场学习和实践,进行反复训练和研究。8. 学习经典: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深入了解中医理论。9. 进修学习:...

  • 学习中医脉诊,首先需要深入理解中医的基础理论。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观察和感知脉象,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与脉象密切相关,通过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身体的气血运行情况。了解了基础理论后,接下来就是实践操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脉诊而言,更...

  • 脉诊在中医临床意义重大,能揭示病性、机体状态、病因、病位及预后。《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执业医师复习中,掌握脉象理论结合脉象辩证论治,对临床科目复习大有裨益。一、浮脉类 1.浮脉:表证或虚阳浮起,举之有余按不足。2.洪脉:脉体阔大,...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