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是该饭前喝还是饭后喝?中医专家这么说

最近总有患者咨询大夫开的中药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其实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大有讲究,正确掌握服用方法能更好地发挥疗效。尽管现代中药新制剂很多,但看中医时,最常用的还是汤剂。

汤药怎样服用才保证效果好呢?以下几种因素对服用汤药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注意。

一般来说,服汤药与吃饭应间隔半个到一个小时左右,一般的药物饭前服或饭后服均可。

饭后服: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

空腹服:滋补药

睡前服:安神药

行经前3-5天服:治疗痛经药

晚上9-10点服:发烧感冒药

无时间限制随时服:急性重病

一剂药煎2次后,将药汁兑匀,分成2-3次服用,可早、中、晚各1次,或早、晚分服。

对病情比较急重的也可煎煮后1次服用,如急性肠梗阻见腹痛,大便干结,或呕吐者,可用大承气汤顿服。

也有一日服3次以上者,如感冒高烧不退,可给予解表药,4小时服1次,不分昼夜服用。也有一日连服2剂,以增强药力。

汤剂一般多采用温服,因为温服不会刺激胃肠,以利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尤其是晨起后空腹服药。

有些药物更强调温服或热服,如感冒后发热、恶寒、头痛等,给予解表药温服或热服,有利于发汗解表,达到汗出邪去的目的。因此服用解表药还常常要喝热粥,以调和胃气,助发汗散邪增强药力。

另外,脾胃虚寒或脾肾虚寒的病人更宜热服,以免凉药折伤阳气。寒湿痹症,热服有利于温通血脉,散寒除湿。

有些病症可采用冷服,如服药呕吐者,冷服可减少呕吐;有些清热解毒药冷服则作用更强。

在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只有通过特殊的服药方法,才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顿服就是一次服一剂药,将头煎与二煎混匀或不混,一次服完。

顿服常常用于一些危重病证,如阳明病燥、实、痞、满明显,使药在短时间内在体内达到较高的浓度,因而产生治疗作用。但又因为药物浓度很快下降,治疗作用不能持久,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

频服是指少量多次服用,两次服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短,频度高。

治疗呕吐常常采用频服,对那些咳嗽严重,甚至引起呕吐的病人,服咳嗽药也可频服。

小孩服用汤药常常出现呕吐,宜用频服。

中风昏迷的病人可用棉签沾药汁多次服用。

频服是通过药物浓度在体内不断积蓄而达到治疗作用。

总的来说,不管什么疾病,遵医嘱服用即可。2022-06-11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9:29: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对于一般的中药汤剂,最佳的服用时间通常是两餐之间。具体来说,上午九点到十点以及下午三点到四点这两个时间段较为适宜。对于需要服用三次药物的病患,最后一次宜安排在睡前。但需注意,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急性重病的治疗。由于急性重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服药时间和次数通常不受此限制。对于治疗肠胃疾...

  • 2. 服药时间取决于药性和病情:治疗虚症和肠胃的药应饭前30至60分钟服用;治疗心肺疾病的一般药物宜饭后15至30分钟服用。3. 助消化药物和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副作用。4. 补益药和泻下通便药应在饭前空腹服用;驱虫药宜在早上空腹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5. 关于中药的温度,传...

  •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3、饭后服 一般来说,是在饭后15~30...

  • 饭后服用 饭后服用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疾病。中医传统认为,上部疾病如耳、目、口、鼻等宜采取先食后服药的方法,这样能使药性留连于上。此外,偏于滋补一类的药物也宜饭后服。中药的适宜温度 许多人习惯“趁热喝”中药。然而,并非所有中药都需要趁热服用。一般来说,中药汤剂应“温服”,即药汤煎煮后...

  • 通常情况下,中药的汤剂每天分成两次喝,建议空腹喝效果比较好,但是由于某些人空腹喝药以后觉得不舒服,尤其是早上起来空腹状态,喝中药以后会不舒服,会恶心、呕吐等,所以也可以选择在饭后喝。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比如选择在午餐前或者晚餐前,半空腹状态下喝中药,这时候效果会比较好,反应也会比较少。同...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