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针灸带脉进针多少

1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

2 带脉穴穴位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9,10,11胸神经浅支的肌支和相应的动,静脉。

3 针灸带脉作用主治 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起于泻下,环形腰间一周,络胞而过,具有约束诸经之功,可固摄本经经气,起到调节止带,疏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为治疗带下之要穴。常用于治疗经带病,腹痛,腰胁痛,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带状疱疹等。

4 带脉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调经止带,是治疗带下病的要穴。配中极,阴陵泉,下髎,行间,针刺泻法,治疗湿热带下;配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白环俞,针刺补法,治疗脾虚带下;配关元,肾俞,次髎,照海,针刺补法,治疗肾虚带下。
2.配三阴交,关元,归来,针刺平补平泻法,清利湿热,益气养阴,治疗湿热下注之阴挺。
3.本穴活血理气,调经止痛。配中极,四满,膈俞,太冲,针刺泻法,治疗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配太冲,三阴交,气海,膈俞,地机,针刺泻法,治疗血瘀经闭腹痛。
4.配侠溪,阴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通经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小腹减退,月水不通。
5.配大敦,期门,气海,阴陵泉,针刺泻法,散寒除湿,治疗寒湿疝气。

2022-12-29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7:49: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曲泉针刺深度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半腱肌,半膜肌腱内侧面前方,股骨(内髁)和胫骨的交界,腘窝横皴牧内侧终止处。进针方向:从内侧向外侧直刺与内侧面成90°。针刺深度:屈膝或正坐位,在膝内侧横纹端凹陷处,直刺,深1-1.5寸,留针20分钟,局部可有酸胀感。施灸:艾炷灸3-5...

  • 4.配膀胱俞,中极,阴陵泉,行间,三阴交,针刺泻法,清利湿热,利尿通淋,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淋沥等。5.配曲池,血海,风市,阴陵泉,蠡沟,行间,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治疗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痒。6.配下髎,带脉,阴陵泉,蠡沟,针刺泻法,利湿止带,治疗湿热带下。

  • 在针灸治疗中,选择穴位和手法时,应根据患者的病症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关注患者的整体情况,如头部与肩部、脏腑病位、经络滞塞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第八节:微针与妙刺相通 通过观察身体局部的变化来判断经络的虚实,根据针刺的深度和方向辨识脏腑的寒温。掌握泻络远针、刺要论、刺...

  • 22、饥点、胃俞、肺俞等穴及阳池、三焦俞等穴。23、采用钢针标定法和层次解剖法,在46具成年人尸体上,研究风门穴与肺俞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及角度。24、在农历的三九前加强、一九、二九、三九共4次,采用特制中药药膏根据患者症状贴敷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25、烦躁不安、眼眵增多者,重提...

  • 1、平时多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轻快、舒畅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压力的最佳方法。有意识的放慢生活节奏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即使做错了事,也不要责备自已,这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舒缓人的精神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