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时失眠与太冲穴

为什么总在丑时(晨1至3时)失眠?医生说是由于肝血不足丑时睡不着引起的失眠。

为什么肝血不足?

肝血不足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者是因为经常熬夜而出现患者头晕目眩。另外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部分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过少以及月经不调的症状。对于此类情况,可以考虑适当的喝阿胶浆以及服用中成药物,如女性患者可以服用逍遥丸或者乌鸡白凤丸等药物。如果出现肝血不足的症状,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抽血查血常规、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看患者是否有血常规以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异常。如果是由于肝功能不好而引起的上述症状,一般会有谷丙、谷草转氨酶的升高,部分患者会合并有胆红素的升高。这种情况除服用中成药物积极的予以补血治疗外,患者还需要积极的予以保肝治疗,可以考虑口服保肝药物,也可以考虑静脉输注保肝药物进行保肝治疗。

还建议按摩足部太冲穴。

——

太冲穴在那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

【按摩太冲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移尿,癃闭,淋病,因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面神经麻痹、癫痫、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下肢瘫痪等。配合谷位称为四关穴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口喎等。

揉太冲穴可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有疏泄作用。配合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

【温馨提示】

按摩太冲穴的手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太冲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2022-07-05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6:19: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采用双太冲穴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治疗后,患者早晨3点后起床小便1次,继而睡至天亮。后续5次治疗,每晚1-3时未再醒来,每夜可睡6-8小时。半年后未复发。按:凌晨1点至3点是丑时,肝经气血流注丑时。肝郁化热,热扰神明引起烦躁失眠。太冲穴作为肝经的输穴,能舒泻肝火,清利头目,直达病因...

  • 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每天的丑时(凌晨1点-3点)按揉为宜。太冲穴别名大冲,位于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具有疏肝解郁、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等作用。临床可以用来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胁肋胀痛、疝气、月经不调、崩漏、癫痫、小儿惊风、下肢痿痹瘫痪等病症。患者可以用拇指...

  • 如果情绪困扰,尝试听轻音乐或深呼吸来放松心情。此外,转移注意力,如唱歌或思考愉快的事,也有助于快速入眠。如果肝功能异常或有肝脏问题,可能与丑时醒来有关,这时可以尝试按摩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按压时应一按一松,每十分钟换脚,长期坚持可能有助于改善。然而,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那就建议...

  • 丑时(凌晨1点~3点)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此时辰适宜按摩太冲穴。

  • 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 凌晨1-3点钟莫名醒来,多由 肝火旺盛 所致。常有烦躁、易怒或气郁等症状,在气血流注到肝经的时间段,自然把人唤醒。建议:此时敲揉、点揉肝经的 阴包穴、太冲穴 ,会痛不可摸,在痛点处敲、揉5-10分钟,3-5天痛感消失,可一觉睡到天亮。敲打手势:敲肝经时,拳握紧...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