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的概念不包括

传统中医对“中药的毒性”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其一,“毒”即药:早在周代“毒”与“药”不分,混称“毒药”。直至明代仍有一些医家谓毒即药。

  其二,“毒”指药物的偏性:泛指药性的强弱、刚柔、急缓。古人认为,中药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利用中药具有的偏性来祛邪扶正,纠正机体气血阴阳之偏颇,以使之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其三,“毒”专指毒副作用:有些药物性质强烈,作用峻猛,使用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以致造成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和损害。与前者广义之“毒”相对而言,这种不良反应属狭义的“毒”性。现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材616个品种,其所记载的有毒中药分级仍然依据历代本草经验,分为有大毒、有毒、有小毒3个层次,共计80多种。

  现代中医药学理论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毒性反应会造成脏腑组织损伤,引起功能障碍,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现普遍认为:毒药是指毒性及药理作用强、安全范围小(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接近)、应用不当甚至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中药。现代中药毒性完整的概念还应包括急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2022-10-31
对中药的毒性,《本草经集注》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种,《本草拾遗》和《本草纲目》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则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级标识。

“大毒”中药,使用小剂量即可引起中毒,易造成死亡,即第一类;“有毒”中药,使用剂量较大才引起中毒,造成死亡的可能性较少,即第二类;“小毒”中药,在一般治疗适应症范围和剂量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中毒,只有超出适应症或超大剂量使用才会发生中毒,即使中毒一般也不会致死,即第三类。至于前面所提及第四和第五类,属于中药学广义的“毒”的范畴,只有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不良反应,就是说即使是“无毒”的中药,若不合理使用或长期滥用,也会导致不良的后果。2022-11-01
大量的川乌、附子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反应。对身体有害的情况,简称为毒。在说中药的毒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概念。1、药物的总称。2、药物的偏性。3、药物的确会导致身体出现不良的反应。只有从这三个方面,才可以判断药物的毒性。2022-10-30
中药学中广义的“毒”不包括药物剂量的大小。2022-10-31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15 20:09: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有的中药是有毒的(1)中药是有毒性的,不能乱吃!中药也是有副作用的,但是医生开的处方是复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副作用,但也不是没有。(2)并不是所有中药都无毒,例如胃寒用附子、乌头温胃很有效但是一旦剂量过大会出现中毒症状,而且频服附子会有毒素累积的情况,达到一定量也会中毒,严重者抢救不及时甚至会致死...

  • 中药的性能不包括滋味。A. 四气 B. 滋味 C. 升降浮沉 D. 归经 E. 毒性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滋味。拓展:1、四气五味 (1)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四气之中寓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凉次...

  • 魏晋以来,毒多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药物。现代中药学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脏腑组织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因此,中药毒性的传统概念与现代内涵是不同的。

  • 【答案】: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 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现代药物毒性的含义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 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 很多中药本身无毒或者毒性轻微,短时间的服用并不会出现不良症状,但是有些患者需要长时间的中药使用,就有可能出现中药的累积性中毒。比如一些矿物质药本身无毒,但含有少量的重金属物质,重金属中毒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出现明显的症状,而是日积月累的积蓄所成。还有就是一些人追求养生长时间服用某些中药,像...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