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分类

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又称“十二经”或“十二正经”。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2022-06-06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6:40: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协调统一:十二经络通过联络沟通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使它们能够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从而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 传导信息:体表感受的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以通过经络传导至脏腑;同样,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也可以反映到体表。2. 运行气血、营...

  • 人体经络系统包含12条主要经络,它们分别连接着人体的12个脏器,因此得名。首先,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分别对应心脏、心包和肺部,位于手臂内侧。接着,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对应肾脏、肝脏和脾脏,位于腿部内侧。此外,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 经络不仅是联络各组织的通道,还负责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经络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滋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此外,经络还具备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的功能。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能够发挥其...

  • 1. 手太阴肺经属金,手阳明大肠经属金。肺为阴脏,大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金气而生。庚金代表金气的阳性,辛金代表金气的阴性。金气具有收敛作用。肺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上而下,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下而上,形成一个圆运动。2. 足太阳膀胱经属水,足少阴肾经属水。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

  • 人体中的十二条大经络,具体名称分为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四组,每组各三条,共计二十四条。其中,手三阳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三阴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三阳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三阴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厥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