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肺病辨证的主要内容

(一)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咯痰清稀,声低懒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辨证要点: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并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肺阴虚证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干咳,痰少难咯,潮热,盗汗等。

  (三)风寒犯肺证

  指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咯稀白痰、恶风寒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四)风热犯肺证

  指风热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发热恶风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本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上焦病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属卫分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少而黄,气喘,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犯肺证与风寒犯肺证均属外感新病,均有咳嗽及表证症状。但前者为发热重恶寒轻,痰少色黄,流浊涕,舌苔薄黄,脉浮数;后者为恶寒重发热轻,痰白清稀,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五)燥邪犯肺证

  指外感燥邪,肺失宣降,以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简称肺燥证。燥邪有偏寒、偏热的不同,而有温燥袭肺证和凉燥袭肺证之分。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或微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

  (六)肺热炽盛证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七)痰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壅肺证为痰热俱盛,咯多量黄稠痰,肺热炽盛但热无痰或少痰。

  (八)寒痰阻肺证

  指寒饮或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喘、痰白量多易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寒饮停肺证、痰浊阻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九)饮停胸胁证

  指水饮停于胸腔,阻碍气机,以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廓饱满,胸胁部胀闷或痛,咳嗽,气喘,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时牵引胁痛,或有头目晕眩,舌苔白滑,脉沉弦。

  (十)风水相搏证

  指风邪外袭,肺卫失宣,水湿泛溢肌肤,以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上半身肿甚,来势迅速,皮肤薄而发亮,小便短少,或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2023-02-18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55: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肺气虚:多因病后气虚,或久咳伤气,引起肺气虚弱,肺功能减退。证候为咳嗽无力,痰多清稀、面色苍白、声音低微,易疲乏、多自汗、咳喘气短、体倦懒言、形寒自冷、易患感冒、舌淡苔白,脉象虚弱。可见于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病。(2)肺阴虚:多因外感燥热,灼伤津...

  • 心火亢盛与肺、小肠病辨证,分别表现为心烦、小便赤等症状,与实热症状共见。肺病辨证中,肺气虚、肺阴虚、风热犯肺、燥

  • 主要的病机包括水饮内停、气虚、气滞、痰浊、淤血,临床表现概括来看是咳、痰、喘、满、闷,咳是指咳嗽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痰是指咳嗽时痰涎壅盛,喘是指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卧,满是指胸间胀满,闷是指胸部的憋闷,严重时还能见到颜面,甚至四肢的浮肿。治疗时要分清虚实,辨证论治,虚证要分清...

  • 中医对肺病的辨证分类还包括肺气虚、肺阴虚和痰湿阻肺等。肺气虚表现为肺功能不足,容易感冒、气短;肺阴虚则表现为肺部失润,干咳、口干等;痰湿阻肺则出现痰多、胸闷等症状。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判断肺病的证候类型。这不仅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

  • 故在咳喘的治疗上,辨别是否痰饮作祟,是辨证的一个主要内容。“吐痰稀白,胸闷纳呆,或伴浮肿,喜饮温水,饮后恶心,舌苔腻水滑”者当考虑痰饮存在,寒凉药或可起一时之效,但痰饮未化势必病情缠绵反复,故需坚持“温药和之”原则,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有时甚至需加附子以助温药化饮之力。当...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