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论治及用方用药

主要表现为左下腹部疼痛不适,排便功能出现紊乱,经常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常见腹泻或排气后腹痛多缓解,多伴有腹胀、纳呆、呃逆、心烦、失眠等消化不良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目前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用的诊断标准为:

1.病程半年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两项:1症状在排便后改善;2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3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3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4黏液便;5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中医学没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名,根据临床证候,中医常把该病归属于“泄泻、腹痛、滞下、休息痢、郁证”等病证范畴[1l。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病因病机有饮食不节、外感时邪、情志失调加之素体阴虚或阳虚,致使脏腑气血失调,而出现气滞、血瘀、寒凝、湿阻、郁热等内生的一系列病理过程。肠易激综合征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多项研究显示中医对本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大多停留在疏肝健脾等传统治法上,更加缺乏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国际上同样只有少数中医药治疗本病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总结报告。辩证分型治疗仍旧是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主流[2]。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诊疗经验,结合病患常伴有腹疼的疾病特点,将该病按以下六型辨证论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1.气机郁滞型:脘腹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药用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炒延胡索、炒川楝子等。

2.瘀血阻滞型:腹痛如锥如刺,痛势较剧,腹内或有结块,痛处固定而拒按,经久不愈,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和芍药甘草汤化裁。药用当归、川芎、白芍、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小茴香、肉桂、干姜、炙甘草等。

3.中脏虚寒型: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温喜按,喜热恶冷,得温则舒,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或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大便溏薄,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3]。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用小建中汤加减。药用桂枝、饴糖、生姜、大枣、芍药、甘草、炙黄芪、茯苓、人参、白术、吴茱萸、干姜、川椒、乌药等。

4.寒邪内阻型:腹痛急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恶寒身楼,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苔薄白,脉沉紧。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方用良附丸合理中汤化裁。药用高良姜、乌药、香附、陈皮、党参、干姜、炒白术、炙甘草等。

5.湿热下注型:腹部胀痛,得热痛增,遇冷则减,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治法:通利二便,清热除湿。方用葛根芩连汤和导赤散增损。药用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竹叶、木通、生地、白芍等。

6.寒热错杂型:腹中作痛或肠鸣腹泻,便下黏腻不畅,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烦闷不欲食,脘腹喜暖,口干[4],舌质红或淡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治法:平调寒热,益气和中。方用乌梅丸加减。药用乌梅、黄连、细辛、黄柏、炮姜、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吴茱萸、木香、陈皮、山楂、甘草等。2022-07-19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4:52: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紧张、情绪不好。饮食不对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这就是典型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中医认为,临床上的原因和长期的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有关系,另外和情绪有关系,由于比较焦虑、容易紧张,既有脾虚又容易紧张,这两种情况结合,就会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所以,患肠易激综...

  •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进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所致。中医也有相关的治疗药物,如藿香正气丸,具有健脾化湿、理气止泻的功效。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调整生活习惯和心态。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缓...

  • 确诊肠易激综合征需要进行以下化验和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项目的数量,以评估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肝功能:检测肝脏的功能状态,确保肝脏无异常影响肠道功能。肾功能:评估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排除肾脏疾病对肠道的影响。血糖: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以排除糖尿...

  • 确诊肠易激综合征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便常规,便常规要明确,有无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彩超,胃肠道造影,钡剂灌肠造影,胃肠镜检查等。通过辅助检查排除有无器性病变,如器质性病变,则考虑肠易激...

  • IBS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异常。同时精神心理应激也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说明精神心理因素与IBS有密切的关系。治疗 目前对IBS的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在《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中提出:“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