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伤寒论 》卷第一·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脉浮而数,阳也;脉沉而迟,阴也。结脉,如绳子打结后,经手而过的感觉。浮数而结,为阳结;迟沉而结为阴结。阳结之结大,如车盖顶端之结;阴结之结小,如竹竿之竹节。 阳结,不便而能食,久积就多,病情逐步加重;阴结,便结不解,食少甚至不食,但肯定有饮水的,不然人早就没了。为何要十多天?愚解如次: 《伤寒》中,剧与解是相对立的一组词。解是病情向愈,剧是疾病恶化,有将亡之意。阳结者,如果起病于今日,设今日为子日,一个轮回后再加五日,是日为辰日,子水辰木,水生木,子有泻母气之力,母已严重不足,再遇泻,土崩瓦解于顷刻间了。起病日无论为何日,第十七日都是子泄母日。阴结之第十四日,有泻母者,有比肩者,泻母同前,比肩者,劫也,皆害盛。这都是讲的起病不治的情况,但通常都有治疗的,所以事实上难有例证。</SPAN>2013-05-24
伤寒论中:“期十七日当剧;期十四日当剧”如何解读?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语出《伤寒论 》卷第一·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
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
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躁而数;风寒所中,先客太阳;暑气炎热,肺金则伤;湿生长夏,病入脾胃;燥气先伤,大肠合肺;壮火食气,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合化,表里相传;脏气偏胜,或移或干;病之变证,难以殚论;能
凡是看过中医的患者,往往会看到医生先给病人“号脉”教科书上叫“切脉”,切脉的同时医生会先“看”,看病人的“动”、“静”,也就是病人的“神”然后观察病人气色、通过气色的明快和晦暗以及脉象的迟数和尺肤的寒温,分清疾病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再看病人的舌,舌体分上、中、下,舌质,舌底,...
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 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汝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师持...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 《伤寒论》二:平脉法 42次阅读
- 《伤寒论》一:辩脉法 13次阅读
- 剖腹产坐月子炖鸡汤里面可以放点什么呀 4次阅读
- 伤害中有“脉阴阳俱紧”是什么意思啊? 10次阅读
- 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乡野拾遗 16次阅读
- 引产后中药调养药方 2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