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进行补泻可分为几种?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中医康复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法则。补是补正气之不足,泻是泻邪气之有余。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推拿的补泻作用进行了不断的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按经络的循行方向来分,顺经络循行方向的操作为补法,逆经络循行方向的操作为泻法;
按血流的方向来分,向心性的操作为补法,离心性的操作为泻法;
按手法的运动方向来分,顺时针方向的手法为补法,逆时针方向的手法为泻法;按手法的刺激强度来分,轻刺激手法为补法,重刺激手法为泻法;
按手法的频率来分,频率缓慢的手法为补法,频率急速的手法为泻法;
按康复治疗时间来分,长时间的操作方法为补法,短时间的操作方法为泻法。
总之,所谓推拿的补泻作用,只有把手法与治疗部位(经络部位)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手法在经络穴位或特定部位应用后所体现的治疗效果,凡能起到扶助正气或增强人体组织某一功能的,即谓之“补”法;凡能祛除体内病邪或抑制组织器官功能亢进的,即谓之“泻”法。所以,推拿的补泻和药物的补泻方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没有“补药”或“泻药”进入人体,而是通过手法对经络穴位或治疗部位给予各种不同的刺激,使机体内部得到调整,充分调动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祛除邪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这些就是推拿补泻作用的真实含义。
2019-12-28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8:37: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推拿补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机体功能或抑制其亢进。具体来说:轻重补泻法:通过轻柔和重刺激的手法,分别活跃兴奋或抑制脏器的生理机能。轻柔手法长时间刺激可增强脏器功能,属于补法;而重手法短时间刺激则抑制脏器功能,属于泻法。左右旋转补泻法:顺时针旋转为泻法,可抑制或缓解某些亢进的功能;逆时针旋...

  • 一、轻重补泻法:补法是较轻刺激的推拿手法,手法柔和、轻快、时间较长,可活跃兴奋脏器生理机能;泻法是重刺激的推拿手法,用力由轻入重,时间较短,可抑制脏器的生理机能。例如,脾胃虚弱,在脾俞、胃俞、中脘、气海等穴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进行较长时间的节律性刺激,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胃肠痉挛则在...

  • 除此之外,推拿补泻还包括轻重补泻(轻手法为补,重为泻);频率补泻(手法徐缓,幅度小为补,反则为泻);时间补泻(时间长为补,短为泻)等。

  • 还有小儿腹泻,手上的大肠经、小肠经,都是离心为泻、向心为补的方法,家长在操作也好,或者医务人员在操作也好,一定要讲究方向,腹泻的是向心为推,这是补的手法,腹部尽量是逆时针进行摩腹。腰骶部进行以掌根向上为推,把腰骶部推热了以后,整个腹部就达到温热的效果,对腹泻效果是比较好的。

  • 根据手法的方向,穴位可分为直线、旋转和垂直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补泻原则都有所不同。1、直线方向 主要通过推、捏等手法施于直线状穴位。总的补泻原则为:向心方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法。某些非特定穴位位于经络线上,其补泻原则为:顺经方向推为补,逆经方向推为泻,来回...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