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是什么器官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_”者,_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

扩展资料:
辩证
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藉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侧重于对湿热病证的辨证。
①上焦病证。温病由口鼻而入,鼻通于肺,故温病开始即出现肺卫受邪的症状。温邪犯肺以后,有两种传变趋向:一为顺传,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出现脾胃经的证候;另一种为逆传,从肺卫传入心包,出现邪陷心包的证候(见热入心包证)。
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②中焦病证。温病顺传到中焦,则见脾胃之证。胃喜润恶燥,邪入中焦而从燥化,则出现阳明经(胃、大肠)的燥热证候;脾喜燥而恶湿,邪入中焦而从湿化,则见太阴(脾)的湿热证候。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为阳明燥热,则面红目赤、发热、呼吸俱粗、便秘腹痛、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黄或焦黑、脉沉实;
太阴湿热,则面色淡黄、头胀身重、胸闷不饥、身热不扬、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细而濡数。中焦病证的治法,阳明燥热,则通腑泄热。方用三承气汤;太阴湿热,则清热化湿,方用三仁汤。
③下焦病证。温邪深入下焦,多为肝肾阴伤之证。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象虚大;或手足蠕动、心中__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治宜滋阴潜阳,方用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焦
2022-11-17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6:03: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

  • 在中医藏象学说中,三焦是一个独特的名词,它不仅是六腑之一,还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中,这个空腔包含了胸腔和腹腔,人体其他脏腑器官均包含其中。根据中医理论,三焦由上焦、中焦和下焦三部分组成,将躯干划分为三个部位。横膈以上的内脏器官属于上焦,包括心和肺;横膈以下至脐部的内脏器官属于中焦,...

  • 三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涵盖了人体的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主要包括心、肺等器官,位于横膈以上;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器官,位于横膈以下至脐之间;下焦则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等器官,位于脐以下。三焦在中医理论中代表了五脏六腑功能的整体体现。1. 上焦的功能如同雾化,主要负责将...

  • 人体的三焦划分,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深刻理解。上焦主要位于膈之上,涵盖了心与肺的功能。心,作为人体的主宰,推动血液循环,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肺,作为呼吸器官,调节体内外气体交换,维持机体的气机调畅。中焦则位于横膈之下至脐的区域,脾与胃是其主要器官。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三焦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其中,颈以下膈以上被称为上焦。这个区域涵盖了胸部和上腹部。上焦主要负责心、肺的功能,是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也是人体能量的首要来源。而膈以下脐以上则被定义为中焦,包括了胃、脾、肝、胆等器官。中焦在中医里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和代谢中心,它...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