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药方的熬法?

20分钟左右,倒出里面的药液。然后再加入略少量的清水,进行第2次熬制,熬开以后10多分钟,到出里面的药液和第1次的药液合并。放入保温箱里保存,每次喝药的时候倒出一碗药液,加热以后温服。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2021-11-25
首先要注意的是,熬中药需要用器皿,以陶瓷为最佳,次之可以使用不锈钢和氧化铝器皿即使用很长一段时间的铝锅,铁铜和新的未经过氧化的铝锅是不允许的。

其次中药需要浸泡,一般1-2小时为佳。

芳香容挥发解表类药物一半15到20分钟即可,如麻黄,金银花,薄荷

补益类药物则需要1到2小时,如人参,党参,黄芪,当归。

金属矿物质类由于质地坚硬不容易煎煮需要2-4小时左右,如磁石,龙骨,牡蛎,瓦楞子。

有毒药物,也需要长时间煎煮,一般需要2-3小时左右,如附子,乌头,芫花。

质地稀松易挥发类矿物或粉末类药物直接冲服即可,如芒硝,元明粉,西瓜霜。

块状膏脂类洋化后冲服即可,如阿胶,饴糖。

花粉类或容易粘锅的药品需要布包煎,如蒲黄,车前子,蛇床子。

一般一副药可煎煮两三次,当然现在的药物因为种植原因质量很差以两次为佳。2021-11-25
中药熬制的方法:1、把中药抓好后,认真核对中药的味数,看抓的药是否正确。2、把中药用水泡上(泡半个小时),水得超过药袋为好。把泡出来的药汁倒入铝锅里,把应该先煎的药(比如化石类的)先熬半个小时后,再把侵泡的中药袋放进锅里,熬半个小时,中药就熬好了。内服煎汤药一天都是吃两次,早饭前晚饭后。忌服腥辣食物。2021-11-25
煎药器具的选择首选砂锅,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均匀、缓和,是自古以来煎中药的首选器具。可选用搪瓷锅和玻璃容器,最好不要使用金属容器煎煮,因为煎煮过程中可能和金属容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中药疗效。其次,加水量也有讲究,加水量大概是中药量的5-10倍,常见的中药方加1000-1500ml水就够了,如果方子较大,需要根据药量计算加水量。煎药前先把中药泡半个小时,多数中药需要煎煮两遍,以充分把药物有效成分煎煮出来。中药煎煮火候也有讲究,先大火煎开,再改小火煎。
临床当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疾病决定中药的煎煮熬法。
第一,对于解表剂,也就是外感病,比如感冒、发热、咳嗽,煎煮方面需要注意的核心点就是煎煮的时间不能过长。在临床当中一般建议煎煮五分钟就可以。一副药一般都是煎煮两次,把两次煎煮出来的药兑到一起,少量平服。
第二,如果是慢性滋补调理药,一般建议煎煮的时间较长。
第三,对于有毒的药物,煎煮的时间要更长,例如像附子,一般要求煎煮的时间需达到四个小时,甚至六个小时。所以煎煮熬药一定结合具体的病情,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作者:Yezi知知叶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2021-11-25
去煮这个中药,你还是可以的,对你可以我学一下,然后怎么去煮?然后学到之后,然后自己去煮一下,还是可以的2021-11-25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2:21: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煎中药前的准备:将中药材在冷水中浸泡20-30分钟,以便药材充分吸水。2. 解表药物的煎法:解表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冒,煎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时间应控制在7-8分钟。3. 矿物和重药的煎法:含有代赭石、滑石、石膏、龙骨、牡蛎等矿物类药物,或者含有附子等毒性药物,应先煎30分钟,再与其他药材混...

  • 1、中药饮片应加水冷浸30分钟左右,一般第一次煎煮加水浸泡后高出要2到3厘米为宜,第二次煮加水量要面即可。2、浸泡后中药选用大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状态,并适当搅拌,每季要虚煎煮两次,第一次小伙前煮15到20分钟,第二次10到15分钟,汤剂煎好后趁热取煎液,合并两次煎液,混匀后分...

  • 4、开始熬药,先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续煮30分钟。注意监控火候,防止药液熬焦,因为焦黑的药液不宜饮用。5、熬煮完成后,将药汁过滤出来,放置一旁待用。6、再次向锅中加入清水,重复上述步骤,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然后静置片刻,再次过滤药液。这样,同一副中药需要煮两遍以提取充分...

  • 一、准备阶段 1. 药材浸泡:首先,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至1小时,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2. 准备器具:选用砂锅或陶瓷锅熬制中药,避免使用铁锅,以免影响药效。二、熬制过程 1. 加热与搅拌:将浸泡后的药材连同水放入锅中,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制。期间需不断搅拌,避免药材粘底...

  • 如何熬中药:掌握四大方法药效才好 一、煎煮前 1. 清洗:无需长时间浸泡,只需快速冲洗以去除泥沙,避免有效成分流失。2. 浸泡:使用凉水浸泡约半小时,促进水溶性成分释放,增加药汤浓度。二、煎煮中 1. 用水:确保水没过药材2-3厘米,或至手背。花草类药材吸水多,需补水至标准水位。2. 火候:...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