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夏天怎么养生,于是会有很多的人给你支招,应该吃这个或者做那个。很多观点还不太一致,比方说,有的人会说夏天要喝凉茶喝去火的汤,广东广西那边就流行这个;又有人说夏天要吃生姜吃热的,最近姜枣茶的帖子就非常的多。到底应该相信哪个呢?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人体的运行规律,才会无所适从。
夏天人体内寒外热
按照常理来说,夏天人体内部是寒的,冬天人体内部则是热的。为什么夏天温度这么高,身体里面却是寒的呢?因为人体和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同步的。到了夏天,整个天地的阳气在外(地上),阴气在内(地下),你可以去摸一下井水,是很凉的。而整个冬天阳气在内(地下),阴气在外(地上),所以冬天的时候,你去摸井水或者去山洞里,人会觉得暖和的。人体顺应天地能量场的运行,夏天气血运行于体表,人则容易出汗,能量都跑体表去了,内部自然偏虚寒;冬天人体气血运行于里,内部容易偏热,皮肤则毛孔关闭,不容易出汗。
这样说来,夏天应该是要少吃寒凉的东西,以免加重里寒,比如说西瓜,冰棍,冰淇凌,各种冰镇的水果饮料之类要少吃。有一句老话 “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进补吃姜就好,不要吃滋腻的, 本来脾胃虚寒就不消化,吃了滋腻的只会上火。夏天吃姜是不容易上火的,不信可以去试试。冬天为什么吃萝卜呢?是为了疏通里面的郁热。
夏天喝冰水吃冰棍会觉得越吃越渴;喝上一杯热水或者热茶,反而不渴了,可能当时觉得热,但过一会整个人便觉得凉快了。为什么呢?除了刚才说的之外,这里面还包含着另一条人体运行规律: 津液的产生靠脾胃的运化,脾胃的运化需要热量才能完成,只有脾胃运化了,才能够化生津液,人体才能真正的解渴。 我们吃了冰凉的东西,脾胃的运化之力会降低,喝下去的水也不吸收,就会出现越吃冰的冷的越渴。
再说说夏天的感冒,有一个药很常用,就是藿香正气水。如果没有好的医生来诊断,吃这个药一般来讲奏效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典型的温热药。冬天的感冒,据我的经验,热证温病反而偏多,哪怕在湿冷的南方也是如此。
夏天治病,重内因还是外因?
我见过这样的医生,病人来看病,他会问是受热了还是受凉了?病人如果说受了热感冒的,他就会开寒凉药清火药;如果说受了寒凉了,他就会开温热药。这是一种极大的谬误,是完全不懂医理的表现。
首先从外界的因素来讲,夏天外面的温度升高,人体未必得温病;而冬天外面冷,人体未必得寒病。
其次,一个人得温病还是得寒病,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内因,就是看这个人肠胃里有没有积滞。 从临证来看,这个因素的影响往往要比外界因素影响更大。如果一个人平时饮食过多,又喜食肉食辛辣的话,往往容易得热病温病;一个气血虚,肠胃里头也少有积滞的人,往往得寒病阴病。
所以我们也不能单凭‘夏天’就认定人体内一定是寒的,只是说偏寒的情况居多, 所以我不建议所有的人都去吃生姜。如果说夏天就必须吃姜是违背中医精神的。 那到底是应该执外因还是执内因呢?其实内外因都只是参考,都不可执。
真正的中医精神是什么?
是辨证。证是什么?是人体的症状反应,那为什么说是“证”呢?真正的“证”的含义是人体发生何种异常的证据。所以我们辨一个病,不能以天气为准,也不能以病人平时的生活习惯为准,更不能以年老年幼为准,这些都只能是参考,但都不能成为最终的证据。
教大家怎样来辨人体的寒热
最终的证据是人体的反应,辨人体的反应是为辨证。
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了解辨证,否则容易弄错,只听别人支招,或者只听大面上的理论,容易把养生变成害生。只有回到辨证,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精神。有人会说,我们没学过医,怎么能辨证呢?其实很简单,现在我就教大家怎样来辨人体的寒热,只要寒热辨对了,对于养生和简单的用药而言,准确率就高了,也不会有大方向的错误。
何为热证? 如果身体有以下反应:
A 、怕热同时掀了被子或脱了衣服不觉得冷;
B 、喜欢喝凉水且喝了不觉得胃胀或凉,或者喜欢喝很多水,喝了不觉得胃胀或凉;
C 、胃口很好,无消化不了的反应;
D 、感觉鼻子里呼吸热;
E 、大便臭,或屁多而且臭。这些情况具其一就是偏热证。
何为寒证?
A 、感觉不想喝水,喝也只喝热水,或感觉想喝水,却喝不多且不能饮冷;
B 、怕冷同时衣服穿得多,被子盖得厚;
C 、怕冷同时身体感觉浑身僵紧,行动不利,或骨节韧带咔啪作响;
D 、四肢冰冷,或胃腹有冷感;以上情况具其一,寒证的可能性大。
要注意两点:
第一,寒证的反应往往自感不明显,而且现在的人因为思虑操劳紧张熬夜,身体消耗大,阴寒的比较多,所以可以用排除法, 只要没有热证反应,服用去火的药就要谨慎。 一般来讲,人吃温热的东西不容易吃坏,比方说常年吃辛辣的地域很多,不会有大问题(肉类不在温热之列,那属于滋腻,容易助痰湿邪火),毕竟人体是靠阳气在运行;吃寒凉的东西只要几天就有可能吃坏脾胃,久服更是损伤元气。
第二, 切忌以人体局部的上火反应来辨寒热 ,比如口腔溃疡、青春痘、皮肤病、咽喉炎、便秘之类。从临证上来说,人体在阴证寒证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局部上火。
寒证要禁吃生冷寒凉,可以适当吃些温补的东西;热证,哪怕自己感觉虚乏,其实也不是真虚,要少吃肉类,也不要用补药去进补。特别要提醒的是,身体偏阴寒的,就算有口腔溃疡、便秘之类的上火反应,也不能去吃寒凉药清火药。下火只是一时,不吃又会上火,且迁延不愈,伤害阳气,小病变成大病。所以只要辨别对了寒热,养生服药时起码可以做到无大错。
最后提醒一点,夏天养生要少开空调。
因为夏天气血运行于体表,毛孔呈开放状态,空调的寒气容易进去,日后容易引起风湿关节炎类的疾病,女性还会引起宫寒。同样的原理,冬天也不要把屋子里的暖气开太热,冬天的人体气血能量归于五脏,滋养五脏,犹如树在长根,现在的北方把温度烧到二三十度,冬天在家里穿着短袖,这样其实是强行把里面的气血能量调到体表,这样一来内脏就失去了滋养,就会造成很多内脏的疾病,脾虚肾虚肺热肝热还是轻的,甚至脏器的痞结癌肿也随之而来。
有些人会问,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在乡下生活过的人就知道,头年如果是暖冬,哪怕只是短暂的几天热到二十度以上,来年就有很多的树要死。万物一理,所以现在气血亏虚的人那么多,莫名其妙的疾病也那么多。其实,只要明白了顺其自然,不妄自作为,皆可活到天年,度百岁而去,哪里需要什么养生呢?说养生就已经是小道了。2022-06-19
夏天人体内寒外热
按照常理来说,夏天人体内部是寒的,冬天人体内部则是热的。为什么夏天温度这么高,身体里面却是寒的呢?因为人体和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同步的。到了夏天,整个天地的阳气在外(地上),阴气在内(地下),你可以去摸一下井水,是很凉的。而整个冬天阳气在内(地下),阴气在外(地上),所以冬天的时候,你去摸井水或者去山洞里,人会觉得暖和的。人体顺应天地能量场的运行,夏天气血运行于体表,人则容易出汗,能量都跑体表去了,内部自然偏虚寒;冬天人体气血运行于里,内部容易偏热,皮肤则毛孔关闭,不容易出汗。
这样说来,夏天应该是要少吃寒凉的东西,以免加重里寒,比如说西瓜,冰棍,冰淇凌,各种冰镇的水果饮料之类要少吃。有一句老话 “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进补吃姜就好,不要吃滋腻的, 本来脾胃虚寒就不消化,吃了滋腻的只会上火。夏天吃姜是不容易上火的,不信可以去试试。冬天为什么吃萝卜呢?是为了疏通里面的郁热。
夏天喝冰水吃冰棍会觉得越吃越渴;喝上一杯热水或者热茶,反而不渴了,可能当时觉得热,但过一会整个人便觉得凉快了。为什么呢?除了刚才说的之外,这里面还包含着另一条人体运行规律: 津液的产生靠脾胃的运化,脾胃的运化需要热量才能完成,只有脾胃运化了,才能够化生津液,人体才能真正的解渴。 我们吃了冰凉的东西,脾胃的运化之力会降低,喝下去的水也不吸收,就会出现越吃冰的冷的越渴。
再说说夏天的感冒,有一个药很常用,就是藿香正气水。如果没有好的医生来诊断,吃这个药一般来讲奏效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典型的温热药。冬天的感冒,据我的经验,热证温病反而偏多,哪怕在湿冷的南方也是如此。
夏天治病,重内因还是外因?
我见过这样的医生,病人来看病,他会问是受热了还是受凉了?病人如果说受了热感冒的,他就会开寒凉药清火药;如果说受了寒凉了,他就会开温热药。这是一种极大的谬误,是完全不懂医理的表现。
首先从外界的因素来讲,夏天外面的温度升高,人体未必得温病;而冬天外面冷,人体未必得寒病。
其次,一个人得温病还是得寒病,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内因,就是看这个人肠胃里有没有积滞。 从临证来看,这个因素的影响往往要比外界因素影响更大。如果一个人平时饮食过多,又喜食肉食辛辣的话,往往容易得热病温病;一个气血虚,肠胃里头也少有积滞的人,往往得寒病阴病。
所以我们也不能单凭‘夏天’就认定人体内一定是寒的,只是说偏寒的情况居多, 所以我不建议所有的人都去吃生姜。如果说夏天就必须吃姜是违背中医精神的。 那到底是应该执外因还是执内因呢?其实内外因都只是参考,都不可执。
真正的中医精神是什么?
是辨证。证是什么?是人体的症状反应,那为什么说是“证”呢?真正的“证”的含义是人体发生何种异常的证据。所以我们辨一个病,不能以天气为准,也不能以病人平时的生活习惯为准,更不能以年老年幼为准,这些都只能是参考,但都不能成为最终的证据。
教大家怎样来辨人体的寒热
最终的证据是人体的反应,辨人体的反应是为辨证。
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了解辨证,否则容易弄错,只听别人支招,或者只听大面上的理论,容易把养生变成害生。只有回到辨证,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精神。有人会说,我们没学过医,怎么能辨证呢?其实很简单,现在我就教大家怎样来辨人体的寒热,只要寒热辨对了,对于养生和简单的用药而言,准确率就高了,也不会有大方向的错误。
何为热证? 如果身体有以下反应:
A 、怕热同时掀了被子或脱了衣服不觉得冷;
B 、喜欢喝凉水且喝了不觉得胃胀或凉,或者喜欢喝很多水,喝了不觉得胃胀或凉;
C 、胃口很好,无消化不了的反应;
D 、感觉鼻子里呼吸热;
E 、大便臭,或屁多而且臭。这些情况具其一就是偏热证。
何为寒证?
A 、感觉不想喝水,喝也只喝热水,或感觉想喝水,却喝不多且不能饮冷;
B 、怕冷同时衣服穿得多,被子盖得厚;
C 、怕冷同时身体感觉浑身僵紧,行动不利,或骨节韧带咔啪作响;
D 、四肢冰冷,或胃腹有冷感;以上情况具其一,寒证的可能性大。
要注意两点:
第一,寒证的反应往往自感不明显,而且现在的人因为思虑操劳紧张熬夜,身体消耗大,阴寒的比较多,所以可以用排除法, 只要没有热证反应,服用去火的药就要谨慎。 一般来讲,人吃温热的东西不容易吃坏,比方说常年吃辛辣的地域很多,不会有大问题(肉类不在温热之列,那属于滋腻,容易助痰湿邪火),毕竟人体是靠阳气在运行;吃寒凉的东西只要几天就有可能吃坏脾胃,久服更是损伤元气。
第二, 切忌以人体局部的上火反应来辨寒热 ,比如口腔溃疡、青春痘、皮肤病、咽喉炎、便秘之类。从临证上来说,人体在阴证寒证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局部上火。
寒证要禁吃生冷寒凉,可以适当吃些温补的东西;热证,哪怕自己感觉虚乏,其实也不是真虚,要少吃肉类,也不要用补药去进补。特别要提醒的是,身体偏阴寒的,就算有口腔溃疡、便秘之类的上火反应,也不能去吃寒凉药清火药。下火只是一时,不吃又会上火,且迁延不愈,伤害阳气,小病变成大病。所以只要辨别对了寒热,养生服药时起码可以做到无大错。
最后提醒一点,夏天养生要少开空调。
因为夏天气血运行于体表,毛孔呈开放状态,空调的寒气容易进去,日后容易引起风湿关节炎类的疾病,女性还会引起宫寒。同样的原理,冬天也不要把屋子里的暖气开太热,冬天的人体气血能量归于五脏,滋养五脏,犹如树在长根,现在的北方把温度烧到二三十度,冬天在家里穿着短袖,这样其实是强行把里面的气血能量调到体表,这样一来内脏就失去了滋养,就会造成很多内脏的疾病,脾虚肾虚肺热肝热还是轻的,甚至脏器的痞结癌肿也随之而来。
有些人会问,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在乡下生活过的人就知道,头年如果是暖冬,哪怕只是短暂的几天热到二十度以上,来年就有很多的树要死。万物一理,所以现在气血亏虚的人那么多,莫名其妙的疾病也那么多。其实,只要明白了顺其自然,不妄自作为,皆可活到天年,度百岁而去,哪里需要什么养生呢?说养生就已经是小道了。202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