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铜人的铸造从什么时候便由官府逐渐向民间发展?

明代高武,字梅孤,今浙江鄞县人,著名针灸学家,于16世纪中叶著有《针灸节要》、《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等书,并铸造男、女、儿童针灸铜人各一具,作为定穴学习针灸的标准。此后,针灸铜人的铸造便由官府逐渐向民间发展,铜人也日益增多。现日本皇宫博物馆和俄罗斯列宁格勒博物馆各收藏一具中国针灸铜人,有学者认为即宋代针灸铜人,但也有人考察后认为,确是中国铸造的(日本有人报道其皇宫博物馆铜人是日本铸造的)。可是并非宋针灸铜人。本世纪70年代,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与南京医学院,曾考证历史资料,用电解铜复原宋针灸铜人,现收藏于该研究所中国医史博物馆。近另有开封市复原宋针灸铜人,拟归大相国寺供游人参观。
2020-01-02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5:24: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宋代。王唯一,宋代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天圣初年奉命编修针灸书,对古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订,总结历代针灸学家的经验,于天圣四年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由政府颁行。天圣七年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合可分...

  • 明代高武,字梅孤,今浙江鄞县人,著名针灸学家,于16世纪中叶著有《针灸节要》、《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等书,并铸造男、女、儿童针灸铜人各一具,作为定穴学习针灸的标准。此后,针灸铜人的铸造便由官府逐渐向民间发展,铜人也日益增多。现日本皇宫博物馆和俄罗斯列宁格勒博物馆各收藏一...

  • 公元1027年,王惟一制成了两个铜人这两个针灸铜人,高度跟成年男子一般,外壳可以拆卸,胸腹腔也能够打开,可以看见腹腔内的五脏六腑,位置、形态、大小比例都基本准确,在铜人身体表面刻着人体十四条经络循行路线,各条经络之穴位名称都详细标注,都严格按照人体的实际比例。两个铜人铸成后,一个放在翰林医...

  • 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朝廷开始整理医书,王惟一奉命整理针灸文献,订正了之前的错误,并结合古今的临床经验,编写了三卷的针灸著作。宋仁宗认为传统的针灸书籍虽然精妙,但学者难以理解,因此下令制作铜人模型以便于学习和实践。于是,王惟一负责设计,工匠们于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铸造了两具精铜...

  • 此后,针灸铜人的铸造便由官府逐渐向民间发展,铜人也日益增多。现日本皇宫博物馆和俄罗斯列宁格勒博物馆各收藏一具中国针灸铜人,有学者认为即宋代针灸铜人,但也有人考察后认为,确是中国铸造的(日本有人报道其皇宫博物馆铜人是日本铸造的)。可是并非宋针灸铜人。本世纪70年代,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