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中子午流注的顺序是什么啊?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子午流注自古以来多用于针灸。但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与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婴儿发育不良是一个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一看就知道你不是真心想知道答案,百度这么厉害,你怎么不自己搜索一下呢?答案遍地都是,还有百科,为什么呢? 答案还是给你了。 以后自己查,实在查不到再提问2012-01-07
据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子时足少阳胆经——丑时足厥阴肝经——寅时手太阴肺经——卯时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足阳明胃经——巳时足太阴脾经——午时手少阴心经——未时手太阳小肠经——申时足太阳膀胱经——酉时足少阴肾经——戌时手厥阴心包经——亥时手少阳三焦经。2012-01-01

2020-12-31
2012-01-01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11 14:33: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对应经络的时间)中十二经流注对应的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午流注具体流注顺序为:子时23点到1点,胆经当令;丑时1点到3点,肝经当令;寅时3点到5点,肺经当令;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当令;辰时7点到9点,胃经当令;巳时9点到11点,脾经当令;午时11点到13点...

  • 掌握“子午流注”规律,对修习武术内功与养生功有极大助益。天时对人体影响巨大,清晨阳气上升时锻炼,顺应自然,反之则不利身体。具体时段与经络对应如下:子时(23:00-1:00)足少阳胆经丑时(1:00-3:00)足厥阴肝经寅时(3:00-5:00)手太阴肺经卯时(5:00-7:00)手阳明大肠经辰时(7:00-9:0...

  • 子午流注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歌诀来记忆: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这种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的生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根据这一观...

  • 子午流注法是一种中医针灸的理论,其口诀描述了每日十二个时辰与人体特定经络穴道的关系。以下是各时辰对应的穴位和经络: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前谷荥在中;戊寅时,陷谷阳明俞;寅时木穴在丘墟。庚辰时,经注阳溪穴;壬午时,膀胱穴在委中;甲申时,纳三焦水于液门。乙日酉时,肝经大敦;丁亥...

  • 在古代,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两小时。子午流注中的“子午”指的是时辰,子时为晚11点至凌晨1点,午时为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流注指人体气血的循环流动。古代中医认为,气血在十二经脉中遵循“井荥输经合”的顺序流动。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象征着气血从浅入深、从小到大...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