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用的“捏脊八法”,家长可收藏

婴幼儿以合适的 俯趴、或俯卧在家属腿部或床上,暴露婴幼儿脊背部皮肤。

第一步:推脊、八字推脊。术者先用四指指腹或掌根,以一定压力吸定在大椎穴上,后以适当的身体力从大椎穴开始,向下推至长强穴,推5~10 遍,使得脊柱部皮肤微微潮红;切记推的力度适中,不宜使用蛮力,推的过程中不宜产生卡顿感。然后,用两手拇指沿肩胛骨内侧及下方进行分推50 次,使得肩胛骨周围皮肤潮红发热。

第二步:放松揉背。术者先用四指指腹或掌根,以适当压力,带动皮下组织,从大椎穴到长强穴由上而下地做环状的按揉动作,反复操作3 遍;操作过程中应慢慢边按揉边向下移动,切勿产生跳动感。

第三步:七节骨、龟尾。用一手拇指或食中二指推七节骨处,平素易便秘的婴幼儿推下七节骨;易腹泻者推上七节骨;大便正常者可自上而下推七节骨,操作1min。用中指或拇指按压在龟尾穴上,做快速的环形揉动,操作1min,平时大便燥结、不易解出者可适当增加操作时间。

第四步:蚂蚁上树。两手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捏起婴幼儿脊背处的皮肤,缓缓自长强爬至大椎处,形如蚂蚁上树,操作3 遍,力度适中;应使婴幼儿提前适应捏脊的手法,减少哭闹。

第五步:数钞(捏脊)。在蚂蚁上树的基础上,捏脊操作手法参照《小儿推拿学》中的操作方法进行。术者双手握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手指自然屈曲,使用拇指指腹的前1/3 处或指面的桡侧缘在长强穴处的皮肤;两手食指在上,慢慢地向前推患儿脊背部皮肤,拇指在下一起将脊背部皮肤顺势提来,然后沿着督脉,由下至上,依次照捏、拿、推、提、放这样的顺序,保持“捏三提一”的节奏,捏至大椎穴,操作完成为一遍,每次捏3~5 遍;病情较严重者可加重手法再操作2 遍;使婴幼儿脊柱部皮肤潮红、发热、微微汗出为宜。

第六步:加强刺激,按脊(背俞穴)、擦脊、梅花扣脊。用两手拇指或两手食指,点按肺俞、脾俞、肾俞数次。然后四指并拢,自上而下来回摩擦脊柱部皮肤,横擦肾俞、命门,使之发红发热。切勿擦破婴幼儿皮肤,可适量使用介质。最后用一手五指撮成梅花状,从上到下叩击脊柱部3 遍,再用虚掌或空拳从上到下叩击脊柱部2 遍,以振奋阳气。

第七步:放松抚脊。术者两手交替,用四指及掌心自上而下轻抚婴幼儿脊背数次,缓解捏脊等操作引起的疼痛感。

第八步:收尾,拿揉耳后高骨、风池,拿肩井。术者用右手拇指及食、中二指拿揉耳后高骨及风池穴数次;夜寐不安者可适当增加拿揉耳后高骨的次数;经常感冒者可擦热风池穴;最后以双手拿肩井穴数下收尾。2022-05-21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2:54: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小儿捏脊的方法 1、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2、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拇指在...

  • 捏脊的具体操作手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配合,挟持皮肤,拇指位于后,食指、中指在前。随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而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进。第二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配合,挟持皮肤,此时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接着,拇指向后捻动,而食指向前...

  • 如果小儿已经习惯捏脊,可以承受更强的力度,在捏的过程中, 可每捏三下捏住小儿皮肤表面向上提一下,叫做“捏三提一”,亦可“捏五提一”,重复操作。 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加强针对性治疗的作用。每次捏脊可重复3~5次,一般每天操作一次。扶正祛邪,强腰脊,调理...

  • 小儿捏脊的正确手法分为三个步骤:姿势准备、自长强穴向前推动以及推至大椎穴。捏脊过程中,需注意在大椎处提两下,向下抹脊柱,以及在尾骨处首次提捏。完成五遍捏脊后,要搓热背部并在尾骨上拍打三下。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家长正确地为孩子进行捏脊。

  • 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中医的理念,认为我们的身上是有很多的穴位,而每个穴位都有对应的身体部位,可以通过正确的手法按摩达到气顺的效果,也有很多结论,小儿捏脊疗法可改善小儿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