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名词解释

题库内容:伤寒的解释(1).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自然 病程约一个月。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热度在39℃-40℃ 之间 ,脉搏 缓慢 , 脾脏 肿大,腹部有玫瑰色疹。严重时,可因肠出血,肠穿孔而死亡。又称肠伤寒。 (2).中医学上泛指一切热性病。又指风寒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症状为头痛,项强,畏寒,发热,骨节痠痛,无汗脉紧等。 词语分解 伤的解释 伤 (伤) ā 受损坏的地方:工伤。伤痕。 损害:伤了筋骨。伤脑筋。伤神。劳民伤财。 因 某种 致病因素而得病:伤风。伤寒。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伤食。 妨碍 :无伤大体。 悲哀 :悲伤。哀伤。神伤。感伤。伤悼 寒的解释 寒 á 冷,与“暑” 相对 :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 寒食 (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害怕 :寒心。 穷困,
2023-01-01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15: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的解释 (1).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自然 病程约一个月。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热度在39℃-40℃ 之间 ,脉搏 缓慢 , 脾脏 肿大,腹部有玫瑰色疹。严重时,可因肠出血,肠穿孔而死亡。又称肠伤寒。 (2).中医学上泛指一切热性病。又指风寒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症状为头痛,项强,畏寒...

  •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杆菌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常导致暴发性流行,人群对伤寒杆菌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年更为常见,病愈后可获得持久而稳固的免疫力。伤寒患者的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皮疹、腹痛、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严重的...

  • 伤寒是古代医家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上来讲,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狭义上就只是指外感风寒之邪,此处的伤寒和西医的伤寒概念完全不同,不能混淆,伤寒少阳证,伤寒少阳证是六经病之一,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症候,以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多呕、默默...

  •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这部著作涵盖了伤寒和杂病的诊断和治疗,被视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伤寒是指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肝脾肿大、玫瑰疹等。在古代,由于卫生条件和医疗技术的限制,伤寒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伤寒病的治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医学课题。

  • 伤寒病(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本病又称为肠热病(enteric fever)但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系病原经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