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有君臣佐使,针灸穴位有没有君臣佐使呢?

君臣佐使是方剂学术语,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载:“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
君是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是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是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作用的药物;使是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
那么,针灸穴位里面有君、臣、佐、使的关系吗?
针灸的理论基础是经络理论,经络主要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络脉、经别、经筋、皮部、浮络、孙络之类的组成。
主要发挥之类作用的是经络循行部位的分布,阴阳五行的生化制克原理,所属脏腑的表里关系,经络的气血津液盈亏,以及经络路线通与不通的理论。
与之对比的中药方剂理论,是以药物的寒热温凉属性,以及升降浮沉原理来配伍。疗效的发挥与药物的配比,也就是剂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而经络理论所涉及的穴位理论,并没有剂量的关系。取穴法则不外乎病变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以及经验效穴。
而君、臣、佐、使是处方中地位权重的代表,目前文献中几乎没有一个教授专家提穴位的君臣佐使,可见这一说法在针灸的理论中并不存在,或者说意义不大。
那么,这就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了,也是我在临床中常常会发现的问题,很多初次学习针灸的同仁,在记忆穴位的时候,总是会将其功效像记中药一样的去记忆,这是一种很不可取的学习方法,毕竟穴位理论和中药的理论是有千差万别的。
比如,有些人一提到足三里,总会说它具有健运脾胃的功效,那如果我来做个杠精的话:我用足三里去治疗膝盖局部的疼痛,难道也是健运脾胃?提到百会总会是安神定志,如果我用百会来治疗子宫脱垂也是发挥了它安神的功效吗?这八竿子都打不着嘛!
那么,该如何学习穴位,记忆穴位呢?或者说学习的重点在哪里?
首先,学习穴位之前,经络循行路线是基础中的基础;其次,穴位的定位是关键,以及穴位的归经是基础;接着,对于此穴是否是特定穴也得掌握,如是否是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等等,以及五腧穴的五行属性均是重点;最后,对于特殊作用得重点去记忆揣摩,如少泽可通乳,后溪治疗颈痛,隐白治疗崩漏等等都是该熟知。
2022-07-11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2:22: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遵循君臣佐使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臣药是辅助或加强君药治疗主病的作用。佐药是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在组方时,并没有一定的程序和规范,既不是每=一=种意义的君臣佐使药都具备,也不是每药只任一职。每一方剂

  • 君药:治疗主证的药物 臣药:1、直接加强君药治疗主证的作用 2、治疗兼证 佐药:1、佐助药: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 2、佐制药:制约君臣药的偏性 使药:调和作用或引经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又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

  • 中药配伍君臣佐使出自《神农本草经》。“君臣佐使”是一个词组,也可以视为是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详细述说了具体的内容及内部。解释: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