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是伤热吗?可完善仲景的伤寒吗,为什么说是两大学派呢?

战国至唐代,温病隶属于伤寒。人们对病因的认识局限于伤寒,但伤寒有广义狭义之分,所谓广义伤寒,在《难经·五十八难》谓“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可知,温病是隶属于广义伤寒中的一类。到宋金元时期,学术观点出现变革,对温病的认识在成因、证候特点、治疗原则等方面与伤寒有了明显区分,但还没有形成形成独立的理论和辩证论治体系。到明清时期,吴鞠通著四时温病辩证论治专书《温病条辨》标志温病学走向成熟,形成独立学科。这是温病学的形成过程。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也不仅仅是伤热,刘河间提出六气皆从火化,所以引起温病的又岂止是热,况,温病之因有“新感”“伏邪”,《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伏邪为病也。
恩,有问题继续讨论吧,中医博大精深,我也是因最近正在做一个温病的东西,才稍有感触。我QQ 7844362852010-10-29
一两句也说不清,笼统说温病学说弥补了伤寒学说的不足2010-10-24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2 09:28: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9. 内经也有“伤于寒”和“病温”的说法,很多人认为,伤寒与温病之说即可追溯至此。我个人的观点,内经的伤寒,并非张仲景的“伤寒”,反而更接近我们现代人所说的“伤寒感冒”,考虑到内经和“养重于治”、“治未病”的观点,我倒宁愿相信“伤于寒”说的就是伤风感冒。10. 至于内经的“病温”...

  • 1.战国至唐代,温病隶属于伤寒。人们对病因的认识局限于伤寒,但伤寒有广义狭义之分,所谓广义伤寒,在《难经·五十八难》谓“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可知,温病是隶属于广义伤寒中的一类。2.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的疾病,也不仅仅是伤热,刘河间提出六气...

  • 明清时期,一些温病学家试图通过感受的外邪类型来区分伤寒与温病,如认为“伤寒是伤于寒邪”,“温病是伤于温热之邪”。但实际上,中医辨证论治关注的是人体反应的症状、证候,而非外邪本身。感受寒邪可表现为寒证或热证,感受热邪亦可表现为寒证或热证。温病学派特别强调病邪的作用。吴又可认为“疫者,...

  • 吴又可指出,温热病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但忽略了人体与病邪斗争的表现。《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既包括温病和杂病,也特指伤寒。温病的概念在张仲景的论述中被简化,即以症状而非感受何种外邪来判断。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核心,它涵盖了温病,通过八纲辨证理念,区分了阴、阳、寒、热、...

  • 温病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又称温热病。属广义伤寒范畴。以发热、热象偏盛(舌象、脉象、便溺等热的征象)、易化燥伤阴为临床主要表现。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解表法 具有疏泄腠理、驱邪外出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初起,病邪在卫。解表法有多种,其中辛凉解表,适用于风温初起,邪袭肺...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