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八大要穴

中医养生八大要穴
  传统中医中一直流传着一首“八要穴歌”。几千年来,人人可用,不花钱,能治病,安全无副作用,如果再与中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阴病阳治、阳病阴治”的原则结合起来,那么就威力无比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养生八大要穴,欢迎阅读。

  八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第一句“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与“肚腹”这个部位有关的任何病,基本上都是中焦上的问题,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来调理。但要注意,同样是“肚腹”,所涉及的经络大有不同,因此以肚脐为中心的“肚腹”,需要关注究竟问题在哪个经络上,是在胃经上、还是肝经、胆经、肾经上?抑或是任脉、带脉上?找到具体的位置,再按照第二法则的上下、左右、阴阳来调理,效果就出来了。
  第二句“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其实也是中焦上的问题,不过是在人体的.后背而已,因此腰背上的问题可以用委中穴来调理。这个腰背上的问题,我们也需要研究具体的位置,也就是说以命门为中心,四周存在着膀胱经、督脉和带脉,我们在调理时自然需要根据阴阳属性来遵守上下、左右、阴阳的原则。
  顺便提一下,这个委中穴还可以调理中风后遗症导致的四肢不便!
  第三句“头项寻列缺”,头部与颈部是人体的上焦部位,这个上焦部位的问题可以通过手上列缺穴来调理。头颈部位由于经脉较多,我们就更需要明确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们通常说头痛,一般来说至少有四种不同情况,前额痛为阳明经头痛,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一侧或两侧痛为少阳经头痛,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搞清楚位置,就可以上下、左右、阴阳互参了。
  第四句“面口合谷收”,面部与口部自然也是人体的上焦部位,口面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位,面部有众多经脉集中,手三阳足三阳都在这里通过,尤其是胆经与胃经,因此口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来调理。
  重要提示:一些中医大家发现,合谷穴与三间穴之间的中间有个新穴位,被命名为“间谷穴”,其作用有时比合谷穴还要明显。本人经常使用这个穴位配合谷穴来调理寒湿问题,效果十分明显!
  第五句“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里是人体主干的上焦部位,这里经络阴阳相间,心肺脏器也十分敏感,这里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关穴来调理,尤其是心脏相关的心悸、心慌、心律不齐等不适症,通过内关调理十分有效。这里还有个重点是与女性的乳腺炎、乳腺增生等问题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内关穴还可以调理女性上焦妇科病症。
  第六句“小腹三阴谋”,小腹专指下焦的阴面,这里也非常复杂,既有肾脏、膀胱,还有大肠小肠,又有生殖器官,但整体而言,需要调理阴经,所以踝骨以上三寸这个三阴交穴,就是调理小腹部位问题的有效穴位。小腹疼痛、男子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白带等等,都可以通过三阴交穴来调理。
  第七句“坐骨刺环跳”,坐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块骨头,其实应包括腰部命门以下的整个臀部,这里一般都与髂骨相关,因此两侧的环跳穴就成为调理的重要支点。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髂骨都不太正啊,或多或少有些偏邪,这个髂骨倾斜的方向还比较多,有向上的、有向下的、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前倾的、有后倾的。因此,骶髂出了问题,在使用环跳穴调理的同时,最好再加上正骨调筋,筋骨回槽归位尤为关键。
  第八句“腿疼阳陵透”,腿部属于下肢,与上肢自然有对应,腿脚问题可以针刺阳陵泉穴来调理。根据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原理,其实上肢的问题也可以在下肢上调理,下肢上的问题可以在上肢上调理,也就是说阳陵泉穴与肘部的天井穴有对应关系,可以互用。阳陵泉穴与天井穴可以调理整个手肘与腿脚,尤其是风湿寒腿、静脉曲张等等,阳陵泉穴都是有效的穴位。
  虽然“八要穴歌”只提到了八个穴位,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阴病阳治、阳病阴治”这个原理,这个八个穴位就会演变成几十个穴位。不过,一般情况下,把这个八个穴位搞清楚,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最后更有一句:穴位不是一个点,是一个区域,而且因人而异,千万别在穴位点上卡住了,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区域之中找反应点,酸痛麻胀能找到么?
;2022-05-23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8:24: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对长期在办公室久坐而缺少运动的人,或是因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长时间维持一个 或姿势太久,就容易造成腰痛、背痛。中医认为,常进行穴位按摩,可缓解腰痛。缓解腰痛的八大穴位,就是八_,即上_、次_、中_、下_各一对,分别在第一、二、...

  • 养生关键词:揉腹、热敷 在中医专家眼里,肚脐是重要穴位“神阙”,周围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是人体保健的“要塞”,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脏腑功能都有好处。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法,讲究的就是在醒后、睡前分别揉按小腹周围,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还可以...

  • 肚脐又名气舍,是真气的贮存之处,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作用。中医常用药物敷贴或针灸、热熨肚脐治病,如用珍珠粉、丹参粉调敷该穴,能治失眠;用砂仁、枳实敷之,可治消化不良;用檀香、细辛粉调...

  • 一、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

  • 2、小肠经:拥有纤细手臂 小肠经由眼角内侧半寸处的晴明穴开始,经由脸颊、脖子,贯穿手臂,止于小拇指指尖。小肠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减弱,手臂就会出现松松的肉肉。要想拥有纤细手臂,就需要经常揉捏小肠经。具体做法很简单,把手举起来,用手指肚捏手臂内侧,以微有痛感为佳。经常这么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