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辩证施治

辩证分型

  l)脾虚湿热症状:腹泻,次数不等,里急后重,或肛门灼热,粪便中挟黏液脓血样便,味腥臭,腹痛,小便短赤,乏力消瘦,发热,口苦纳呆。舌苔黄腻,脉细滑数。

  证候分析:脾虚生湿,郁而发热,伤及肠道,传化失常,则有腹泻,次数不等;湿热熏蒸肠道,脉络受伤,气血瘀滞,化为脓血,故粪便中挟黏液脓血样便,味腥臭;湿热之邪壅滞肠中,气机不畅,则有腹痛、里急后重;湿热下注坝u肛门灼热*\便短赤;脾气虚弱,可见神疲乏力、纳呆消瘦;发热口苦、舌苔黄腻均为湿热内蕴之象;脾虚则脉细;脉滑数乃湿热之脉象。

  2)肝旺脾弱症状: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抑郁恼怒、情绪紧张或激动而发作,大便夹脓血,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暖气纳呆,肠呜腹胀,头痛时作。舌淡红,脉弦细。

  证候分析: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横逆犯脾,健运失司,导致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每因情志不调而作汽滞血阻,壅而化脓,可有大便夹脓血;肝旺则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头痛时作;气滞则嗳气、肠鸣腹胀;脾虚则纳呆舌淡红,脉弦细是为肝旺脾虚之征。

  3)瘀阻肠道症状:腹部刺痛,按之痛甚,大便中常夹脓血或紫黑色血块,面色晦黯。舌黯红,有紫斑,脉细弦。

  证候分析:瘀阻肠道,气机不畅,故有少腹刺痛,按之痛甚;气滞血瘀,壅而化脓,故大便中常夹脓血或紫黑色血块;面色晦黯、舌黯红、有紫斑、脉细弦是为气滞血瘀之象。

  4)脾胃虚弱症状:大便搪薄,可挟有黏液,或混有大量肠垢、脓血,甚则泄泻不止,饮食不当即有发作,乏力倦怠,食欲不振,面色?s白。舌淡苔白,脉濡细。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溏薄,或挟有黏液,或混有大量肠垢。脓血,甚则泄泻不止,饮食不当即有发作;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气血两亏,可见乏力倦怠、食欲不振、面色?s白;舌淡苔白,脉儒细为脾胃虚弱之征。

  5)阴虚内热症状:腹泻时作,腹中隐痛,便血鲜红黏稠,常伴有午后潮热,盗汗,心烦不寐。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久泻不愈,伤及阴血,可有腹泻时作,腹中隐痛,便血鲜红黏稠;阴虚生内热,故有午后潮热,盗汗;虚热扰动心神,则心烦不寐;舌红少苦,脉细数是为阴虚内热之象。

  6)脾肾阳虚症状:黎明之前,肠鸣腹痛腹泻,泻后则安,大便为黏液血样,遇寒即发,形寒肢冷,口淡纳少,喜热饮,腰酸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运脾阳,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有黎明之前腹痛腹泻,又称为“五更泻”;泻后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阴寒凝滞,气血凝聚,伤及肠络,则大便为黏液血样;阳虚生内寒,可见遇寒即发,形寒肢冷;肾阳不足,则腰酸乏力;脾阳虚亏测口淡纳少,喜热饮;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诊断要点

  1)常见症状:有腹泻、鲜血便、黏液样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发热、纳呆、消瘦、贫血等。

  2)乙状结肠内窥镜检查:肠黏膜里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脆性增高,易出血,常有糜烂或大小不等的多发性溃疡,上附着黏液脓性渗出物;后期可见假 肉,黏膜苍白,有萎缩斑片,肠壁僵直,结肠袋消失。

  3)X线钡剂灌肠:在急性期因黏膜水肿而见皱襞粗大紊乱;有溃疡形成时肠壁边缘呈锯齿状;后期肠壁纤维组织增生,结肠袋形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肠腔狭窄,呈水管状。

  4)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见多数红、白细胞或脓细胞;血常规可示贫血;血高凝状态;严重时有明显的电解质紊乱,以低血钾为主。

  施治原则

  1)脾虚湿热油则:清热解毒,化湿消滞。

  2)肝旺脾弱治则:抑肝扶脾,止泻止痛。

  3)瘀阻肠道治则:理气活血,逐瘀止泻。

  4)脾胃虚弱治则:益气升阳,健脾止泻。

  5)阴虚内热治则:滋养阴血,清热止泻。考试大网站整理

  6)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注意事项

  1)急性期或病重时应卧床休息。避免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

  2)宜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品。热粥有益,有助于本病的康复。忌食油腻肥甘之品,莫滥进补,以防滑肠。

  3)大部分病人的预后良好,病久者癌变的危险性增高,有并发症者预后差。2023-02-27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8:39: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辨证施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脾胃虚弱: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反复发作,此时可用参苓白术丸、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治疗,可以起到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的作用;2、湿热中阻:如果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多辨证为湿热中阻、湿热阻滞等,可用芍药...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主要分为两个主要证型,中药方剂具体如下:1、处于活动期:一般辨证为湿热证型,所用的药物以黄连解毒汤、白头翁汤等方剂为主;2、处于缓解期:采用以健脾祛湿,温补肾阳的药物为主,如四神丸、参苓白术散、固肠止泻丸等。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

  •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与免疫性有关的一种肠道疾病,中医一般辨证为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脾阳不足等多种类型,可以适当的口服人参健脾丸,补脾益肠丸,四神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等。除了口服这些中成药外,可以适当的口服美沙拉嗪等,必要时也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治疗,效果都非常的不错,通过多种方法...

  • 辨清证型好调护 患者除了要遵循溃疡性结肠炎饮食的总原则“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外,可以选择中医食疗进行调护,能起到祛病强体的作用。大肠温热证 主症:黏液脓血便,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儒数。此证型多见于溃结初期。在患者急性发作期应该禁食,让肠道减少蠕动和...

  •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和饮食调节。1. 西医治疗 口服药物:主要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等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炎症,缓解症状。2. 中医治疗 口服中药:根据泻泄的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达到治疗目的。 灌肠治疗:中医特色疗法,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