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中脘穴


   中脘穴:养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研究进展:   针刺中脘,可使胃蠕动增强,幽门开放,肠鸣音增加,空肠蠕动增强。   艾灸中脘,见小白鼠的单核巨细胞吞噬机能增强。   胆绞痛:用解痉止痛膏贴中脘穴。取白芷10g,花椒15g,研成细末,韭菜、葱白各20个和苦楝子50g捣烂如泥,用白醋50ml将上药调成糊状,贴于中脘穴,24小时换贴1次,连贴2~4次。   解除幽门痉挛:据报道指压中脘后,在X线下发现胃蠕动增强,110例患者中有94例波频增加,波速增快,幽门痉挛解除。   针刺中脘穴对小肠的蠕动有促进作用,尤其能促进空肠的蠕动。
   中脘穴名解:   1、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2、上纪。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
  3、胃脘。胃,胃腑也。脘,空腔也。胃脘名意指本穴气血直接作用于胃腑。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性温,与胃经气血同性,可直接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故名胃脘。胃管名意与胃脘同,管通脘。
  4、大仓。大,与小相对,大也。仓,仓库也。大仓名意指本穴为地部经水汇聚的大仓库。理同中脘名解。太仓名意与大仓同。
  5、三管。三,指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三经也。管,孔也。三管名意指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之水皆由本穴聚集下流。
  6、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经的冷降水液,故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2022-07-02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16 03:52: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脘穴是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一,主要具有养胃的功效。以下是关于中脘穴的详细解答: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找到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功效:养胃: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急性胃刺痛缓解:急性胃刺痛患者可...

  • 中脘穴:养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

  • 中脘穴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胸骨末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这个穴位不仅是任脉的交汇点,还连接着小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因此对人体正常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按摩中脘穴能很好地促进身体健康,尤其是对胃肠道疾病效果显著。肠胃是身体消化的关键部位,中医认为,经常按摩中脘穴可以消食导滞、疏肝养胃,...

  • 一、中脘穴的体表定位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来说,它位于脐中与胸骨下端连线的中点处。在触摸时,你可以轻轻按压寻找敏感点。这个穴位对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疾病有着重要作用。二、中脘穴与脏腑的关系 中脘穴与脾胃脏腑有直接关联。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 一、中脘穴的基本位置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它属于任脉上的穴位,是调节脾胃功能的重要穴位之一。二、中脘穴的功能与作用 中脘穴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按摩或针灸此穴位,有助于缓解胃痛、呕吐、泄泻等症状,对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