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病证,是指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小肠功能失调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所出,与心为表里,居太阳经,少气多血。每日未时周身气血惧注于小肠。

  【临床表现】耳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颈项肩挠肘臂外后廉痛。

  【证候分析】小肠经属阳,其病多热。小肠经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即入耳中,故出现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乃由于手太阳之脉循挠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的缘故。热邪侵袭小肠经脉,则肩、肘、臂外侧后缘等处疼痛。2023-02-21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0:55: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即所谓手太阳小肠经之“是动病”,乃是指其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出现咽喉疼痛,颔部发肿,颈项难以转动而不能回顾等症。其肩部就像在被人拉拔一样紧张疼痛;而上臂部就像已被折断一样剧痛难忍等症状。至于所谓手太阳小肠经之“所生病”,乃指手太阳小肠经上腧穴主治“液”所发生的疾病,其症状多表...

  • 手太阳小肠经是一条重要的经脉,它起始于小指,沿着前臂外侧后缘向上行进,途径肩胛骨,最终抵达肩部和颈部。当这条经脉的气血运行不畅时,会引发一系列症状。首先,耳聋和目黄可能是由于经气不畅导致的。其次,脸颊肿胀和咽喉疼痛,以及颈项转动困难,都显示出经络阻滞的影响。此外,肩部可能出现不适,感...

  • 手太阳小肠经,是一条重要的经络,共有38个穴位,主要关注耳聋、目疾、颔肿和咽喉痛,以及肩、臂外侧后缘的疼痛症状。其中,关键穴位包括:少泽穴: 位于手小指端的外侧部,取穴时从爪甲角一分许处。主治头痛、目翳、催乳和鼻衄等,针灸手法为针1分,灸3壮。该穴是小肠经的井穴,属金,金生水,...

  • 1. 少泽穴:小肠经的井穴,属性为金,主治小肠的热病,如咽喉肿痛。少泽穴也被用来治疗乳汁不足,因为小肠经主液,按压少泽穴可以增加乳汁分泌。2. 前谷穴:小肠经的荥穴,属性为水,主治乳汁不足、头痛、眼痛、耳鸣、热病等。3. 后溪穴:小肠经的俞穴,属性为木,木生火,因此也是小肠经的母穴...

  • 类属:手太阳小肠经,为该经荥穴。作用:清热疏风,开窍醒神,通经活络,清利头目。主治病证:1.风热上扰之目痛,目翳,头痛,鼻塞,颊肿,咽喉肿痛,耳鸣诸症。2.痰热蒙心之癫痫。3.经络痹阻之肘挛,臂痛,手指麻木诸症。前谷的位置图片 科学定位:在手指,第5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