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治疗法

  中医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多做疾病。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研究下艾灸穴位治疗法。
  艾灸穴位治疗法
  1.足三里灸(最常用的保健要穴)
  部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2.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灸(保健要穴)
  部位: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窝正中;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半处;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方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
  作用: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3.背俞穴灸
  部位:背腰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一个背俞穴,如心俞、肝俞、大肠俞等,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艾灸热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因此,艾灸作用并不是艾灸刺激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这就决定了艾灸作用实际是调节作用。
  艾灸热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因此,艾灸作用并不是艾灸刺激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这就决定了艾灸作用实际是调节作用。
  艾灸的最佳时间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总的来说,艾灸用做保健养生是比较灵活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艾灸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用艾灸条灸的时间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为比较温和灸的时间可以稍长。
2022-07-14
mcxzy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1:10: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艾灸治疗妇科病时,需要特别注意灸的穴位。三阴交这个地方的皮肤较薄,如果距离掌握不好很容易灸出泡。尽管一些中医认为灸泡是体内湿气被灸出来的表现,但究竟是由于灸泡还是烫伤导致的泡却难以分辨。因此,在艾灸三阴交时,要格外注意距离,避免造成烫伤。此外,肚子和腰部也需要同样的注意。对于盆腔炎症...

  • 艾灸涌泉穴的作用主要是治疗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2、悬钟穴失眠常常与落枕有关,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

  • 带下病的艾灸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和要点:主穴选择:带脉:调理任督,益气固摄。三阴交:调理足三阴经,平肝泻热,健脾利湿,补肾强精。分型施治:脾虚型带下:症状: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等。加取穴位:脾俞、足三里、隐白。治疗方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肾虚型带下:症状:白带清冷...

  • 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命门穴除了艾灸疗法,也可自行按摩缓解肾虚宫寒症状。操作者可取俯卧位,将两手握拳,背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穴,并稍稍用力进行按揉,可每次按揉50下(使腰眼穴出现酸胀感效果更住)。  然后,将两手的掌心紧按...

  • 肾俞穴 取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腰椎,向两侧旁开两指即是肾俞穴。 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重点,筋骨前嵴外二横指处为丰隆穴。 定喘穴 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旁开0.5寸处即为定喘穴。 艾灸治疗咳嗽的方法 外感咳嗽艾灸 1、风寒袭肺 ...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